我是一名職業養豬人,針對豬市,我有著更深刻的經歷和體會。朋友們所說,養豬業要國家來扶助的建議,并對大企業來養豬會造成市場壟斷等等的擔心,我覺得各有所是或非。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吃穿住,吃是在首位的,這些年的保證糧食安全問題,都正是因為吃是國計民生的重點關注對象。人們要吃飯,也要吃肉,這是肯定的。而豬肉卻是人們肉類消耗比重最高的。豬肉市場的穩定直接關乎到整個吃方面的穩定與否。
而我作為一名養豬人,卻對養豬市場目前的狀況不樂觀。大家都知道,這近十多年來,豬價已經歷了至少三次以上的大起大跌,基本四至五年為一個周期,呈波浪式發展。合理的波浪曲線,是我們養豬人和市場都愿意看到的,人們吃得起肉,我們養豬也能賺到錢。但事實并百如此,而是大起大落,高峰時期,養豬行業是暴利(像今年自繁自養的一頭大肥豬能賣到三千塊左右,而成本為一千五六左右,以養至三百多斤計),而上一個周期的低谷,毛豬價僅為4.1-4.2元/斤,而成本在5.5元/斤左右,也即是說,養殖戶每養一頭豬還要虧上一兩百塊錢,養得越多,虧得越大。所以對于那些本來資金實力就不是很雄厚的專業戶來講,唯一的辦法是千方百計降低成本甚至空欄,如此帶來的影響是:養豬戶積極性不高,整個行業死氣沉沉,豬只福利無法保證,為了節藥,免用疫苗、藥物、保健,改用最低檔的飼料等等,如此一來,豬只抵抗能力下降,發病,死亡,帶來的嚴重后果是,整個養豬業疫情蔓延,存欄急速下滑,很多豬場再也承擔不起原來欠下的飼料、藥品、豬苗款,唯有關門大吉。
經歷如此風波后,市場上豬只補欄不足,市場供小于求,豬價格開始抬頭,并一路上漲,直至像今天一樣看到如此價高的豬肉,而當大家看到這些,才來想解決的時候,突然發現,已經到了人們都快承受不起了,而養豬人補欄為時已晚,大家都知道,一只豬從出生到出欄就要六七個月的時間,從配種懷孕算起,就要近一年的時間,如果當時種源不足,還需要從種母豬開始養起計算,那時間就得更長,起碼也要近一年半以上。而這種長期間的高價也對于養豬人來講不是一種好事,因為可以預計到一年半載后,市場豬只充足時,豬價又會開始下跌,一直到低谷賠本,這樣便行成了這種惡性循環。而此時的人們卻大多看不清這方面的市場規律,在高價的時候盲目進入養豬行業,拼命的補欄,大家都如此,市場也就到了數著日子等跌價的時候了。
如此說來,朋友們所講的國家來調控,怎么調控?是鼓勵大家繼續補欄還是?怎么樣都不是一個好事,好在我們國家在經歷過這幾輪周期的時候,看見了整個市場的規律,國家并沒有太出臺很多積極鼓勵養豬的政策,而是由市場來調控,我覺得這種方式是正確滴。第二是,一些大企業進入養豬市場,我覺得,如果我是這個個企業的執行者,我才不會干這樣的蠢事,對于養豬行業來講,往后是要呈規模化養豬的路線上走沒錯,但這時候各大企業來,只是為了更加攪亂這湯渾水,一年后,就會是你們打斷牙往肚吞的時候,因為新進入的企業沒有個二三年是不想有豬只上市的。最后,我想對整個行業及全國吃肉的百姓說,國家政策要引導,要正確明智,大企業養豬也要掂量好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市場的力量,要逐步將養豬行業調整到合理、正常的臺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