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回暖,雖然談不上“喜大普奔”,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養豬人臉上的表情明顯不再凝重,這一點從重慶第十三屆(2015)中國畜牧業博覽會的參會盛況就能看出來。展會上熱鬧非凡,養豬人與互聯網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近。
而最安靜最嚴肅的地方要數中國豬業發展大會的現場。各個分會場座無虛席,幾乎場場爆滿。隨著生豬價格的穩步上升,困擾了養豬人一年多的沮喪、絕望的情緒被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期待、堅定、求知。豬價低于盈虧點時,養豬人的世界仿佛整個都不好了,任何事情都不如祈求豬價上漲重要;豬價上漲了,如何最大程度挽回損失就成了重中之重。然而多年以來隨著養豬業的發展,養不好豬成了普遍現象,能養好豬的人成了鳳毛麟角。業內不停檢討著其中的原因,漸漸形成了一套共識:豬不好養的罪魁禍首一是生物安全難搞,二是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然而根本原因真的在于這兩點嗎?這一次的論壇,著重討論的也是這些問題,筆者也有幸參與其中,特在此分享此次討論的心得。
首先,我們舉個例子。遙想吃大鍋飯的年代,餓殍遍野,人們把原因歸咎于糧食缺乏,進而推導出土地缺莊稼、莊稼缺肥、缺技術,甚至還有人由于吃得多被判罪。后來鄧小平把土地分配給個人,在仍然缺種子缺技術缺肥料的情況下溫飽問題居然解決了。這充分說明,餓死人的根本原因并非缺物質基礎,而是思維方式和責任心的缺乏。 回頭看豬事,難免會有幾分頓悟: 頻繁引種帶入新隱患,盲目自繁成野毒溫床 還是先舉個例子,城市A由于占有資源優勢和政策支持經濟飛速發展,B、C、D等城人口為謀求更多機會涌向A城,造成A城交通壓力、環境壓力增大,房價高漲,教育資源緊張等一系列問題,A城原住民難免有所怨言,多地人口交雜偶有摩擦發生,成為社會安定隱患。養殖場亦是如此,一群微生物在A養殖場聚集繁衍,相對穩定,而借著場外引種另外一群微生物得以進入A養殖場,兩個群體之間難免也會有所沖突,小規模交戰可能體現在某一棟豬舍豬只腹瀉、發燒、厭食;而全場爆發遺傳病就相當于微生物界的世界大戰了。 規模豬場不到萬不得已不從場外引種,自繁自養總行了吧?并非如此。不經過檢疫和篩選只憑眼觀的盲目留種,等同于把本場已經存在的野毒在自繁自養的的進程中不斷復制復制再復制,最終結果就是全場野毒比例高、免疫抑制、問題不斷、生物安全無從談起!
全進全出和分點飼養,二選一! 全進全出很難?那就把種豬和商品豬(保育-出欄)分開養(最少間隔500米)!這兩點都做不到?可能養豬并不適合你。 濫用疫苗的風險遠高于不用疫苗 疫苗濫用,尤其是白瓶苗和自家苗(包括返飼)的運用無異于全場范圍的攻毒實驗,其可怕足以讓所有受害者心有余悸。這樣一說,難道商品苗就不可怕了?濫用商品苗無異于指揮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去濫殺無辜。劑量的濫用、免疫時機的隨意制定、毒株的濫用,都是引發大規模疾病的誘因。
濫用畜用產品等于直接灌服毒藥 劣質玉米、霉變飼料、頻繁帶畜消毒、大劑量重金屬、超時超量的抗生素保健程序。將心比心,這些我們自己都不愿意接觸的東西,憑什么要義無反顧地用在豬的身上? 簡而言之:生物安全不需要空氣過濾,不需要高大上的欄舍,不一定需要純封閉飼養環境;需要的是停止盲從,停止自以為是。 此次盛會,撞見熟人無數,這些熟人中不乏養豬界的高手,與他們的重逢讓我想起了豬價撲朔迷離時的那唯一的一句箴言:“剩者為王”。任何事物都是在動蕩中進步的,而世界永遠屬于每一次動蕩之后剩下來的那一部分人,他們之所以能“剩”下來,當然也是有原因的。在向他們請教的時候,其中有一位遠自廣東的老前輩對著我唏噓不已:行業變化太快,要不斷學習才行啊!老前輩尚能有如此覺悟,我等晚輩又有什么資格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呢? 筆者常年游學于全國各地的養豬場,每到一處總會問一句:豬好養嗎?羊年以來,收到的回答驚人得相似:相對好養。深入請教討論后,發現原因有如下幾點: 1.豬價不好,母豬大范圍被淘汰,養殖密度小了,豬群健康度更好; 2.生產性能、健康狀況差的豬被優先淘汰,剩下的優質種豬產下的后代更易培育; 3.養豬人開源節流,除了飼料其他能精簡則精簡,反而減少了豬群毒素的攝入,使其因禍得福。 一場價格風暴卷走了低效的產能,一次頂級論壇助人冷靜思考。重裝上陣后,相信經歷了劫后余生的養豬業同仁能更加輕盈地游藝于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