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禽缺乏蛋白質和氨基酸時,表現為生長發育緩慢,羽毛松亂無光澤,身體虛弱無力,精神不振,食欲不良,體溫略低,常擁擠成堆;血漿膠體滲透壓低而常發生皮下水腫,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下降而導致貧血,增重達不到預期效果。
1.保證家禽日糧中蛋白質的含量在家禽日糧配合時,除考慮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外,蛋白質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谷物和糠麩的蛋白質含量較少,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不全。因此,在日糧中要適當搭配植物性和動物性蛋白飼料(如豆餅、棉籽餅、菜籽餅、魚粉、血粉、骨肉粉等)。在雞的日糧中蛋白質飼料的含量,雛雞和肉用雞應為20%左右,產蛋雞應為14%~16%,其中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應不少于3%。
2.注意各種氨基酸的平衡和頡頏關系限制性氨基酸的不足會影響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因此,日糧中要注意補充富含這些氨基酸的飼料和添加劑。注意某些氨基酸,比如精氨酸、賴氨酸之間,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之間的頡頏作用,在配合日糧時,增加某一組的一個或兩個氨基酸的量,也應提高同組其他氨基酸的量,否則會引起缺乏癥。
3.及時調整飼料配方確定家禽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需要量時,要根據家禽的種類、品種、齡期、生產力、環境溫度、日糧的能量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來調整,不可長時間固定不變地使用某一飼料配方。
4.注意飼料加工調制在配合飼料時,應注意蛋白質的品質,品質差的蛋白質含必需氨基酸的種類不齊全,含量也較少。此外,在飼料調制方法上,比如加熱處理的豆類,溫度過高時會降低賴氨酸和精氨酸的活性,使胱氨酸受到破壞,降低其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規模化養殖場籠養雞癱瘓診斷防治
捜牧資訊(中國禽病網)訊,籠養雞疲勞癥又稱籠養蛋雞癱瘓、軟腿病或骨軟化癥,是籠養雞由于物質代謝障礙而發生的以腿軟弱、麻痹,易骨折為特征的一種代謝障礙病。主要發生于高產母雞或產蛋高峰期。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給蛋雞生產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一、病因
籠養雞本身沒有活動余地,缺乏足夠的運動,長期站立,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高產蛋雞因產蛋率高,對飼料中鈣、磷的需要量也就增大,若未能及時補充鈣磷,或鈣磷比例不當,都會使雞被迫消耗骨骼中的鈣,造成骨質疏松、骨骼易折斷,引起本病;高能量飼養、雞舍環境溫度較高等因素也會造成鈣磷的攝入減少,從而促使本病的發生。
二、癥狀與病理剖檢
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病雞出現精神不振、嗜睡,產蛋量減少,產軟殼蛋和破殼蛋,種蛋的孵化率降低。病雞出現啄蛋癖,腿軟無力,站立困難,負重時以飛節或尾部支撐身體,嚴重時發生骨折,或癱瘓于籠中。病雞極度消瘦,最后衰竭死亡。若及時將病雞移至地面飼養,多數病雞會自然康復。
剖檢時,常見到第四五胸椎易折斷;在胸骨與背側肋骨接頭處增生形成串珠狀,與幼雞佝僂病相同;脛骨和股骨等長骨的骨質疏松變脆,有的病雞脛骨、股骨有自發性骨折,骨斷面上有凝血塊;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甲狀旁腺肥大,比正常腫大約數倍。
三、診斷
根據籠養雞疲勞癥多發生于高產蛋雞或產蛋高峰期,臨床癥狀如腿無力,站立困難,易骨折;剖檢時看到脛骨和股骨疏松變脆及肋軟骨處呈串珠狀等變化,結合飼料中鈣磷比例和含量的測定,可做出確診。
四、防治
1.預防 預防籠養雞疲勞癥主要措施是:籠養雞飼料中鈣磷含量要充足,比例要適當,鈣不低于3.2%~3.75%,有效磷含量0.4%~0.42%,要隨著雞群產蛋率的提高逐步增加飼料中鈣磷含量。維生素D及其他礦物質和維生素也要充足供應。每噸飼料中維生素D3不低于150萬~200萬國際單位;注意飼養管理,籠養密度防止過大,雞籠尺寸要合適,以免雞運動不足,雞舍內保持安靜,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2.治療 對于發病雞,可增加飼料中的鈣磷含量,同時添加維生素AD3粉,連用數天。將發病雞轉至寬松籠內或地面飼養,一般過幾天后腿麻痹癥狀可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