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病情況
福建某豬場飼養母豬52頭、種公豬3頭、哺乳仔豬160頭、斷乳仔豬280頭、肥育豬260頭,8月l0日下午突然有32頭豬發病,11日發病56頭、死亡5頭(其中斷乳仔豬4頭、肥育豬l頭),疫情有繼續擴大趨勢。
2臨床癥狀
患豬突然發病,體溫升高(40.6-42℃),稽留熱,精神萎頓,喜臥,昏睡不吃或少吃;眼結膜潮紅,流淚,并有漿液性鼻漏;糞便干硬,尿呈赤黃色;叫聲嘶啞;呼吸淺表并加快,有肺炎癥狀;腹下、四肢內側皮膚呈紫紅色;有的公豬睪丸腫大;有的患豬出現共濟失調、磨牙、空嚼等神經癥狀。
3病理變化
解剖3頭病死豬(2頭斷乳仔豬、1頭肥育豬),患豬體表尤其是頸下、腹下、四肢皮膚呈紫色,血液凝固不良,鼻黏膜呈紫紅色、充血和出血,喉頭、氣管充血有大量泡沫,肺充血腫脹;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的腫大、充血和出血,心包積液、呈淡黃色,心內膜有出血斑點,胸腔、腹腔有少量淡黃色積液;脾臟顯著腫大,比正常大1倍甚至幾倍,呈暗紅色,柔軟不易脆裂,肝腫大,膽囊脹大,充盈膽汁;腎腫大、充血或出血;胃和小腸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4實驗室檢查
4.1細菌學檢查無菌取病死豬的肝、脾、腎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成對、單個或短鏈狀排列的球形菌。
4.2細菌分離培養無菌采集病死豬的肝、腎、扁桃體接種于普通瓊脂平板和血瓊脂平板上,37 ℃培養24-48 h,在瓊脂平板上長出細小菌落,血瓊脂平板上生長的菌落為細小、灰白色、濕潤、隆起呈半透明狀,菌落周圍有明顯的溶血環,取菌落涂片染色鏡檢,見成對或短鏈狀排列的革蘭氏陽性球菌。
4.3動物接種試驗無菌將病料(肝、脾、腎、血液)制成l:10懸液后分別接種4只家兔(腹腔注射 2-3 mL),12-30 h家兔全部死亡,解剖死亡兔見其主要特征為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充血和出血。心包積液,呈淡黃色,心內膜有出血斑點,胸腔、腹腔有少量淡黃色積液。經細菌培養可分離到鏈球菌。
4.4 藥敏試驗取上述分離菌按常規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結果該分離菌對磺胺-6-甲氧嘧啶、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對慶大霉素、氟哌酸、鏈霉素、紅霉素中度敏感,而對土霉素、利福平不敏感。
5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結合實驗室檢查,診斷為豬敗血性鏈球菌病。
6防治
6.1 治療在此次治療過程中,筆者采取早期使用較大劑量磺胺類藥物,其方法如下:
1)磺胺-6-甲氧嘧腚,按每千克體重80mg,肌肉注射,每天2次,第2次藥量減半,病情較重者增加25%葡萄糖20mL、丁胺卡那霉素按每千克體重0.1-0.2 mL靜脈推注。
2)全場豬用復方新諾明(每千克體重60-80 mg)及等量碳酸氫鈉拌料內服,每天2次,連用5 d。經上述用藥,5d后全場豬恢復食欲,體溫正常,為鞏固療效,用復方新諾明和碳酸氫鈉拌料再服7d。
3)對豬舍進行全面徹底清掃沖洗干凈,并用消毒靈帶豬消毒。
7小結與討論
1)診斷該病時容易與敗血型豬丹毒、急性豬瘟、豬弓形蟲病等相混淆,其鑒別診斷的要點為:豬瘟:體溫 40.5-41℃,脾臟邊緣梗死,喉頭出血、淋巴結切面紅白相間呈大理石樣變。豬丹毒:體溫升高至42℃以上,皮膚出現大小形狀不一的紅斑、指壓不退色,剖檢見大紅腎,脾臟顯著腫大。豬弓形蟲病:呼吸高度困難,肺水腫。特別是新發病地區或過去對該病沒有引起注意的地區,遇到可疑疫情,應進行實驗室檢查,方可確診。
2)根據我縣疫情調查,該病在我縣時有發生,而在一些地區呈地方性流行趨勢,并多為最急性和急性。為此,建議防治該病時必須早期用藥,且藥量要足,若拖延時間或藥量不足,則療效不佳或轉為慢性或病情稍有好轉而中途停藥,幾天后病又復發,再用同一藥物治療往往收不到效果,必須加大劑量或換用其他藥物。最好通過藥物敏感試驗,選擇較敏感藥物進行治療。
3)預防該病的關鍵措施是對健康豬群接種豬鏈球菌疫苗。種豬在60日齡首次免疫接種豬鏈球菌病氫氧化鋁膠苗,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l次,或選用鏈球菌弱毒菌苗,每頭豬肌肉或皮下注射1 mL即可產生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