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滴蟲病又稱傳染性盲腸肝炎,是由火雞組織滴蟲所引起的以肝臟壞死和盲腸潰瘍為特征的一種原蟲性寄生蟲病。由于患病后導致血液循環障礙,病雞頭部呈暗黑色,所以又稱黑頭病,雞進入育成期后對于該病最為敏感。禽異刺線蟲病,又稱盲腸線蟲病,是雞異刺線蟲寄生在禽類的盲腸而引發的寄生蟲病,該寄生蟲在雞群中普遍存在。雞異刺線蟲除可使雞致病外,其蟲卵還是組織滴蟲的傳播媒介。現將一例雞異刺線蟲和組織滴蟲混合感染的情況報道如下。
一 臨床癥狀
2013年6月,揚州市郊一養殖戶放養于林間的3月齡大的綠殼蛋雞共1 200羽,出現精神委頓,羽毛粗亂,兩翅下垂,行走無力,卷縮發呆,食欲減退甚至廢絕,拉灰色水樣稀便,重者混有血絲。經投服磺胺嘧啶等藥物治療,病情不見好轉。30天內發病580羽,發病率48%,并陸續死亡170羽,死亡率14%,個別病雞頭部呈暗黑色,遂前來就診。
二 病理剖檢
對取病死雞剖檢觀察:肝臟腫大,質脆易碎,表面有散在的灰色針尖壞死灶。膽囊腫大、膽汁濃稠呈黃綠色。盲腸顯著腫大,整個肓腸呈暗綠色香腸狀,切開盲腸可見腸壁增生肥厚,發生粘連,腸管內充滿干酪樣滲出物,形成凝固栓子,剝離栓塞物可見盲腸壁變薄,黏膜及肌層有出血性炎癥變化。盲腸內容物中有白色、頭尾尖細,長7~15mm,呈蚯蚓狀蠕動的小蟲體。
三 實驗室診斷
1 盲腸內容物鏡檢
用無菌手術刀刮取病死雞的盲腸內容物,置于燒杯中,滴加適量40℃的生理鹽水,攪拌均勻,吸取上清液一滴,置于載玻片上,迅速置400倍顯微鏡下檢查,鏡檢可見呈鐘擺運動的圓形、帶有一根鞭毛的蟲體。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特征性的病理變化及顯微鏡檢查,診斷該蟲體為組織滴蟲。
2 微生物培養
無菌取病死雞心、肝、脾、肺、腎病料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和鮮血培養基上,置37℃于恒溫培養24小時后,未見致病菌生長。
3 蟲體鑒定
從病死雞的盲腸內取出的蟲體白色。蟲體小,體表有橫紋。口孔圓錐形。頭端略向背面彎曲,口緣由3個唇片組成,體側有翼膜,食道分為三部分,前部為咽,中部呈圓柱狀,末端有一膨大的食道球。經鏡檢鑒定為禽異剌線蟲。
四 防制措施
1 對發病雞隔離治療
地美硝唑配成0.05%水溶液代替飲水,7天為一療程,停3天再用地美硝唑鞏固一個療程。在治療過程中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連用7天,加強雞群抵抗力防止繼發感染。全群用左旋咪唑按每千克體重25~30 mg拌入飼料中喂服以驅除體內的異刺線蟲。
2 加強飼養管理
對圈舍、活動場地的糞便徹底清除,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以殺滅蟲卵。料盆、飲水器及有關用具定期清洗和消毒,防止糞便等污染飼料和飲水。消滅圈舍中的蚊蠅和蚯蚓;病死雞做好無害化處理。
經采取上述措施,病情得到控制,未再出現死亡病例。3周后回訪,全部痊愈。
五 討論
該養殖戶采用林下放養模式,雞群活動范圍寬,雞只品質好。但僅注重免疫輕驅蟲,不重視場地消毒,加之蚯蚓等中間宿主滋生快,為寄生蟲感染創造了條件。由于診斷及時,措施得力,該群雞病情得到控制,再未出現新的死亡病例。
當病雞同時有異刺線蟲寄生時,組織滴蟲就侵入異刺線蟲,并轉入異刺線蟲卵內,隨卵排出禽的體外,由于有蟲卵保護,故能長期生存。異刺線蟲的蟲卵或幼蟲被蚯蚓吞食后,雞吃了蚯蚓后,組織滴蟲逸出,致使發病。所以,圈舍內要經常用消毒劑消除蟲卵,還要注重對異刺線蟲的驅除。幼齡雞易感性高,成年雞多為隱性感染,不顯癥狀,但能傳播和攜帶病原。
做好預防工作是防止本病發生的最有效措施。平時加強飼養管理,規范飼養管理制度,并定期驅蟲和消毒,每日及時清掃糞便,保持禽舍、運動場干凈、干燥。將糞便堆積于固定的地方,進行生物熱發酵處理,以殺死異刺線蟲卵。對于籠舍的通風和光照要足夠重視。同時選用殺菌力強、無污染的消毒劑或用火焰進行徹底消毒。一旦發病應爭取早發現、早治療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