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為基本飼養單位,庭院飼養,連片成為養雞村;一部分村的養雞戶集中遷到村外,形成獨立的養雞小區。這是20多年形成的一種普遍的蛋雞飼養模式,曾經行之有效,但這種模式存在很多問題:
1、生產規模總量過剩:缺乏有效的行業自律和行政管理,生產以3年為周期波動,雞蛋,雞雛,下架雞的價格也隨之波動,養雞戶無所適從,盲目跟風,重復投資,往往賠錢。導致房舍設備空置,資源浪費。
2、不符合生物安全原則:養雞戶自成體系,人畜禽混居,戶與戶相連,村與村相連,不同雞群之間無防疫屏障,無法全進全出。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使用不當,無抗體監測手段。濫用抗生素和違禁藥。早期感染傳支,禽流感得不到控制,細菌病泛濫。形成巨大的生物安全隱患。配套的服務體系也沒有生物安全的概念,飼料、送料車、雞蛋包裝箱、運蛋車、運雞車都是造成疾病傳播的途徑。
3、 生產工藝不當:開放雞舍無法控制雞舍內環境,冬冷夏熱,白天光照過強,沒有排風設備,室內空氣質量差,飲水設備漏水,雞的最基本生存條件得不到保證。生產的分工、分化不徹底,養雞戶即養產蛋雞又養育成雞,疾病交叉感染,育雛設備利用率低,育雛質量不達標。良種雞的遺傳潛力得不到發揮,育成雞體重不夠,產蛋雞死亡率高,雞的產蛋縮短,飼料利用率低,生產效率降低。
4、糞便污染:糞便得不到有效處理和利用,大都院外露天堆放,污染環境,惡化了農村村落的生活條件。
5、雞蛋的商品屬性不全:沒有外在標識,無法區別內在品質,達不到食品衛生要求,低質低價,不符合現代食品消費潮流。小農戶無法越過品牌蛋經營的門檻。
6、政府管理脫節:官方的獸醫防疫體系同完全市場化的行業不配套不協調,缺乏同市場機制和行業規律相協調的管理機構,政府多年來投入的資金使用效果不大。
中國蛋雞的飼養模式存在著先天的缺陷,是沒有任何管理的市場經濟體系,違反生物安全的原則,蛋雞飼養小區成為百病之源,威脅人類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安全,必然走入死胡同。
目前蛋雞行業正走入困境:周期性的虧損、蛋價過低、環境污染、禽流感、生物安全隱患等問題急待解決。
蛋雞業是最先發展的畜牧行業,已完成了良種化,專業化,設施化,工藝化,市場化。形成了完善的業內分工體系,曾經是高效生產的典范,超前其它行業很多年,首先出現問題也是必然的。
20多年積累的600多億行業資本,百余萬從業者,何去何從,值得關注。一部分人肯定要破產,也必須破產,退出這個行業,比如庭院養雞戶,規模過大的養雞小區內的業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