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要經歷幾個特定的階段,如免疫、斷喙、轉群等。在這里筆者主要談的是接種免疫的管理、初產至高峰期的管理以及季節交替時管理。
1接種疫苗前后的管理
抗體的產生過程是機體免疫系統與進入機體的抗原激烈博弈的過程,要經歷發熱等一系列復雜的生理反應才能夠完成。良好免疫力產生的前提是健康的機體,這就需要為機體提供免疫球蛋白等所需要的營養。
1.1健康機體與合理的免疫間隔
雛雞在15~25日齡是母源抗體逐步消失與新的抗體尚未形成的免疫空白期。此階段要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產生免疫力之前侵入機體。為此,進雛前要反復消毒;在育雛期不隨意串門;也不讓任何外來人員進入雞舍,包括獸醫。3周后堅持每周帶雞消毒1~2次。為保證機體有充足的時間產生抗體,育雛期每次免疫至少間隔7天以上,若時間充足,間隔時間還可以延長;滅活苗的注射至少間隔10天以上。堅決杜絕進雞當天免疫,因為雛雞出殼后經歷了雌雄鑒別、接種馬立克疫苗、激光斷喙以及長途運輸等諸多應激,此時再免疫是百害無一利。事實上,早期防控疫病主要是依靠生物安全措施,即進雛前的反復消毒與平時的嚴格隔離工作等。
1.2保證健康充足的營養
營養是良好免疫力產生的物質基礎。養殖場應使用全價飼料,保證蛋氨酸、蘇氨酸、精氨酸、纈氨酸,維生素A、E、C、B6,亞油酸,生物素,葉酸,膽堿,硒,鉻,銅,鐵等充足、平衡。所以,優質的飼料不僅是蛋雞高產的基礎,還是抗體形成和機體健康的基礎。正常情況下,在免疫后連續飲用5~7天的優質電解多維,對于減少免疫應激,促進抗體的形成十分重要。
1.3免疫后合理用藥,修復受損皮膚、黏膜等防御屏障
注射接種疫苗時,會使家禽的皮膚受到破壞;新城疫、傳支、傳喉等活苗免疫后病毒復制對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產生一定的破壞作用,很容易使病原微生物,特別是大腸桿菌、支原體等病菌乘機而入。如果在免疫時雞已經感染了慢性呼吸道病,在接種新城疫疫苗后,常常導致該病的暴發,甚至繼發感染,引起雞死亡。因此,在免疫后間隔24小時,使用強力霉素、利高霉素等,連用2~3天,以防止免疫后感染大腸桿菌病、支原體等。
1.4細化管理、減少應激
免疫后雞群處于亞健康狀態,此時更要精心管理。育雛期免疫后要升高舍溫2℃~3℃;注重通風,保持空氣清新;密度要合理,避免過分擁擠;避免人為制造應激和降低雞群中的應激反應,盡量保持安靜、穩定的生活環境。
1.5避免多種疫苗聯合使用
因為抗原進入機體后,必然產生一定的破壞作用,聯合使用疫苗越多,對機體破壞作用就越大。一旦疫苗免疫時產生的破壞作用大于機體防御能力,雞群就會產生較大的應激反應,出現死亡,甚至出現整群淘汰的悲慘后果。所以免疫的原則是能夠使用單苗不使用聯苗,能少聯則不多聯。
2臨產期至高峰期的管理
初產前后雞的體重、體形、生理、內分泌及行動急劇發生變化,如開產前兩周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輸卵管與卵巢迅速發育增大,體重急速上升(開產前兩周體重約增加400克)等;再者開產后產蛋率迅速提升,蛋體積增大等等,這對于臨產雞來說,都是很大的應激,為此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工作。
2.1做好開產前的轉群管理
轉群是蛋雞一生僅次于出殼、初產的第三大應激。轉群的前提必須是機體健康,對于正在發病的雞群要等痊愈后進行。轉群不可過遲,至少要在開產前2周進行完(疫苗也應在轉群前接種完)。在轉群前和轉群完成5天后要抽測體重,體重損失在6%~12%的,在最佳的生存條件下,恢復至原體重需要4~5天的時間。如果體重損失過高,且產蛋雞舍過冷或過熱,雞的恢復期可能需要15天以上。春秋適溫季節,轉群最好在夜間完成;炎熱季節,轉群要在天氣涼爽的早晚進行;寒冷季節應該在晴天的中午,并要采取保暖措施,保證雞群不受寒。轉群前應給雞只準備充足的、清潔的水,確保雞只在轉群后能夠及時飲到充足的水,注意不要急著進行飼喂,應在飲水1~2小時后再添加。產蛋雞應3只雞一個籠,一個飲水器乳頭,避免開產應激、免疫應激、移動應激的重合。
2.2做好光照的銜接
成雞與育成雞的光照要銜接,不要突然急速增加光照時間,一般褐殼雞體重達到1.5千克,粉殼雞體重達1.4千克以上更換產蛋雞飼料,而在褐殼蛋雞體重達到1.6千克,粉殼蛋雞體重達到1.5千克后加光。前4周每周半小時光照,總光照時間16~16.5小時,褐殼蛋雞不足部分光照平均2周加滿;粉殼蛋雞在加光14小時后,要停下來觀察雞的產蛋率,此時產蛋率在90%以上,可以繼續加光,否則就要維持14小時光照,待產蛋率達90%后繼續加光至16~16.5小時,光照2.7瓦/平方米,高度1.8~2米,最好使用白熾燈,燈的大小不要超過40瓦,以確保光照的均勻(燈泡間距是燈泡距底層雞背部高度的1.5倍,燈泡距墻壁距離是間距的1/2)。蛋雞舍高度與燈泡大小的公式:10.76lux=0.9×燈泡瓦數/小時(對于使用自動上料機,要根據燈泡實際高度調整燈泡的大小)。
2.3針對性調配飼料,滿足初產雞營養需要
首先滿足雞對蛋白的需要。更換產蛋雞預混飼料后,按照不同雞的品種進行配方的調整,主要調整的階段是產蛋率達到5%~32周齡。海蘭褐蛋雞粗蛋白的需求量是17克/天·只,海蘭灰為17.5克/天·只,羅曼粉為18克/天·只。蛋白能量比大約在14.8克~14.6克/兆焦。雞只采食量過低時,又不能設計出嚴格的配方,粗蛋白原則上不低于17%,要滿足蛋氨酸、賴氨酸、蛋氨基酸、胱氨基酸等氨基酸的需要。建議此階段使用專用飼料,對于沒有專用飼料的,最好把預混料增加20%以上使用,添加1%~2%的優質豆油。對于臨產期在夏季和秋季的,由于使用的是新玉米,飼料中按照玉米水分在14%以上,每多1%,添加豆油0.4%。假如玉米含水16%,就要添加0.8%的油脂,以此類推。如玉米含水18%以上,建議不使用該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