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2010年開始發生腹瀉疫情以來,給養豬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尤其每到秋冬季節,豬場都要提早準備,做好腹瀉的防控工作。但近幾年,腹瀉的臨床表現也出現一些變化。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下簡稱哈獸研)馮力研究員介紹,近幾年發生的腹瀉主要以發生日齡小,大豬基本沒癥狀,死亡率高,幼齡仔豬死亡率可高達100%為主要特點。臨床表現為嘔吐、水樣腹瀉,其他癥狀不明顯。很多豬場期望通過疫苗免疫、返飼(強毒免疫)等方法來控制腹瀉,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容易復發,許多豬場間隔20天后再次發生,有的豬場反復發生腹瀉4次以上。腹瀉持續時間長,可長達數月,最長可達半年。發病時間發生變化,溫度高時依然發生,7-8月份仍有發生腹瀉的豬場。
哈獸研檢測實驗室近幾年對全國各地送檢的樣品進行病原檢測的項目包括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豬輪狀病毒(PoRV)、豬脊病毒、豬諾如病毒、豬札幌病毒、豬捷申病毒等。根據2011年-2012年的數據顯示,PEDV感染率最高,無論是樣本的檢出率還是豬場的陽性率,PEDV所占比例都顯著增高。而TGEV的檢出率有所下降,TGEV與PEDV混合感染率也較高,保持在20%-30%之間。不同的豬場感染情況不同,情況復雜,不能一概而論。血清學監測的結果顯示,三種病毒混合感染率超過85%。雖然病因不一樣,但可以說不關注PED是解決不了腹瀉的問題的,如果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關注在PED上也不能解決豬的腹瀉問題。
對于仔豬腹瀉的病因,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果都大致相同:病原以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為主。有學者對華南地區送檢腹瀉樣品的病原檢測顯示,豬流行腹瀉病毒(PEDV)感染為主,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和輪狀病毒(RV)次之。臨床發病新生仔豬腹瀉,嘔吐和脫水為主要臨床癥狀,死亡率高達100%。另外部分豬場豬藍耳病病毒(PRRSV),偽狂犬病毒(PRV),圓環病毒2型(PCV2)等病原的持續感染,潛伏感染導致的免疫抑制現象嚴重。
目前腹瀉疫苗主要是滅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兩種。馮力研究員表示,采用比較多的是滅活苗,但是豬場反映效果并不是很好。滅活苗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就要求產生很高水平的中和抗體,這取決于培養病毒的濃度,若濃度低于107.0TCID50/ml效果就會差。他認為,滅活苗和弱毒苗各有特點。滅活苗可產生高水平的中和抗體,但不能誘導細胞免疫。而且保護率偏低,可用于受威脅小的豬群。滅活苗對生產工藝要求也比較高。優點是安全性比較好。而弱毒疫苗要求病毒種毒必須完全致弱,并要控制好病毒的培養代次和一定水平的高效價。弱毒活疫苗的特點是免疫原性好,安全有效,保護率高,可用于緊急預防接種。
自2011至2014年以來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幾個省養豬密集地區均有爆發新生仔豬嚴重腹瀉的現象,尤其秋冬春三季,“拉肚子”的問題很嚴峻,盡管豬場采用返飼和制作組織苗等辦法,但效果眾說不一,經過獸醫專業實驗室檢測病原以流行性腹瀉病毒感染為主,有的豬場混合感染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和輪狀病毒,還有的豬場存在著豬偽狂犬病毒和細菌感染的現象,臨床上因腹瀉導致的新生仔豬死亡的病例逐年增加,豬場經濟損失較大。目前市場上二聯滅活苗居多,臨床上豬場別無選擇,但免疫效果并不可靠,發病率居高不下。豬場期望著能盡早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問世,做好預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哈獸研建議防控腹瀉要從日常生產的預防措施及發病后的處理措施兩方面入手。日常綜合性防控措施包括多點式飼養、早期斷奶、全進全出、空舍和消毒、冬季保溫措施等。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和空舍的時間一定要夠。注意引種安全,采取自繁自養的方式。冬季保持舍溫可減少本病的發生,不光是保溫箱的溫度達到25-28℃,整個產房的溫度都要達到22℃。同時做好免疫接種工作。免疫策略一定是要做好全群的免疫,杜絕易感豬群的存在。腹瀉病發生時,緊急預防接種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不推薦強毒的免疫接種(返飼)。一般采用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種,并控制細菌的混合感染。對于 10日齡以上的發病仔豬,可采取斷奶措施,飼喂人工乳。對于10日齡以下的仔豬,可換母豬代乳。做好隔離,一定要將不健康的母豬趕走。
豬場除了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外,使用豬病毒性腹瀉三聯弱毒活疫苗可明顯降低新生仔豬腹瀉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