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檢測云中心接到某某省某某市一例產蛋雞發病的案例。經流行病學調查、病理剖檢和實驗室診斷,最后確診因飼喂霉變玉米致肌胃炎引發H9禽流感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混感的病例。
1、臨床癥狀
120日齡25000只的產蛋雞,產蛋率為30%左右。一個月前使用了一段眼觀發霉的玉米后,雞群開始拉稀,采食量下降,每天死亡10來只雞,用治療肌胃炎和腸毒的藥物后,雖然糞便和采食量有所好轉,但死亡率居高不下,平均每天死亡20只,從出現死亡到現在已有半個月時間。觀察雞群部分雞只精神不振,發呆、閉眼,雞冠發白萎縮,倒冠,拉黃綠稀糞和飼料便。免疫新支疫苗已有20天,免疫禽流感H5油苗已有10天,免疫新流油苗已有40天。
2、病理剖檢
剖檢4只病活雞可見:肝臟腫大有白色壞死灶;腺胃乳頭腫大,基底出血;肌胃底部糜爛,腸道變薄,十二指腸有出血斑。卵泡液化、變形成菜花狀,輸卵管萎縮。其中一只雞包心包肝嚴重。
圖:剖檢圖片
3、實驗室診斷
3.1 檢測新城疫和禽流感抗體水平
隨機采集36枚雞蛋,采用血凝和血抑方法檢測新城疫、禽流感H9、H5Re-6、H5Re-7抗體水平,具體數據見表1。
表1:新城疫、禽流感抗體水平
3.2 抗原檢測
無菌采取肝臟和輸卵管等病變組織,將上述組織研磨進行分子生物學RT-PCR方法檢測,分別檢測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核酸,結果顯示禽流感H9為陽性;新城疫為陰性。如圖1。
3.3 細菌分離鑒定及藥敏實驗
無菌采取肝臟進行細菌分離,在麥康凱培養基中發現粉紅色的菌落,經鑒定為大腸桿菌。在SS培養基上發現無色透明中間為黑色的菌落,經鑒定為沙門氏菌。同時用分離出的細菌,進行藥敏實驗,37℃培養12h。結果見表2。
4、診斷結果分析及建議
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剖檢變化和實驗室診斷,確診此病例是由于雞群采食了霉變玉米而引起肌胃炎和黏膜受損,致使雞群體質下降、免疫疫苗后無法產生較高的抗體水平,最后了引發了禽流感H9、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
防治:①淘汰病弱雞,對雞場進行全方位的消毒,包括雞場環境的定期消毒,雞舍的帶雞噴霧消毒,飲水消毒等。②根據剖檢停喂發霉玉米和使用治療肌胃炎的藥物后,腺、肌胃和腸道有所恢復,此時防治放在禽流感H9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上,使用抗病毒的中西藥,根據藥敏實驗選擇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配合使用魚肝油,Vc等,修復損傷的黏膜,增強雞群體質。回訪4天后雞群死亡率下降,大群趨于穩定。
建議:根據抗體檢測結果H5-6的抗體和H5-7的抗體都處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均勻度較差,保護能力偏低,雖然6月17日剛免疫過時間不長,但由于霉菌毒素的影響,可能會引起免疫失敗,1個月后再次檢測其抗體水平,根據抗體水平選擇是否需要補免禽流感H5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