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腦脊髓炎是主要侵害雛雞的一種病毒病,以共濟失調和頭頸部震顫為特征。世界各地均有發生。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病原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的病原體是雞腦脊髓炎病毒,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成員。各野毒的毒株問沒有明顯的血清學差異,但其致病性常不相同。有些毒株有明顯的嗜腸性,能從糞便中排出和經消化道感染;另一些毒株具有較強的嗜神經性,通過消化道以外的途徑感染各種年齡的雞,并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嚴重病變。
雞腦脊髓炎病毒能在雞胚 成纖維細胞和雞胚腎細胞培養物中增殖,呈現細胞變圓、固縮和胞漿顆粒變性等細胞病變。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流行病學
病雞和帶毒雞是本病的傳染源。試驗證明:病雞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并可持續排毒5~12天;給初生雛經口感染雞腦脊髓炎病毒時,在感染后的3~36日內能從糞便排出病毒。病毒在糞便中能存活4周以上,當易感雞吃食了被病毒污染的飼料、飲水時,便可經消化道發生感染。產蛋母雞感染后,尤其是3周以內所產的蛋均帶有病毒,常成為一個重要的傳播途徑。用帶毒種蛋孵化時,-sJ,部分雞胚在孵化中死亡,大部分能孵出雛雞,但常在1~10日內發?。尸F腳軟、腳麻痹和痙攣等癥狀,并不斷排毒,成為傳染源。此外,也可經污染的空氣、塵埃而經呼吸道傳播。
各種年齡的雞都有易感性,感染日齡越小癥狀越重。發病主要是1~25日齡雛雞,尤其是7~14日齡的雛雞更易感。成年雞常呈隱性感染。病的發生無明顯季節性,但以冬春季節多發。該病主要發生在沒有免疫的雞群,帶有被動抗體(母源抗體)的雛雞(初生雛)也不會發生感染。病的傳播迅速。雛雞的發病率一般在lo%~20%,最高可達60%,死亡率平均為10%,有時可超過50%。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癥狀與病變
由于發病雛的年齡和感染途徑的不同,其潛伏期的長短也不相同,一般為l~7天,經口感染的雛雞為11~44天,經胚胎感染的則潛伏期更短。
初期病雞表現行動遲鈍,繼而出現共濟失調,病雛不愿走動而蹲坐于跗關節上,強行走動時,步態搖擺不定或向前猛沖后倒下。有的病雛兩腳叉開,翅膀著地。頭頸震顫,尤其是受到刺激時,震顫更明顯而持久。病雛不能采食和飲水,部分病雛一側或兩側眼球晶狀體混濁,瞳孔散大和失明。1月齡以上的雞常無任何癥狀和病變。產卵母雞感染后,可不出現癥狀,僅見產卵率下降,一般可降低5%~10%o,有時可高達20%以上,但通常經2周左右即可恢復。
病死雞的眼觀病變不明顯。在病理組織學檢查時,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呈現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在肌胃的肌壁內見有特征性的小型淋巴細胞密集性病灶。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診斷
對初生雛和中雛,根據發病特點、臨床表現可做出初步診斷。但在初發病雞場為了最后確診,應采取腦、肌胃、血清等病料,送獸醫檢驗部門做病理組織學檢查、分離病毒或做瓊脂擴散試驗。診斷中應注意與新城疫、馬立克氏病、維生素B。缺乏癥、維生素E缺乏癥等鑒別。
ND時,各種年齡的雞都可感染發病,除可出現神經癥狀和兩腿麻痹外,病雞呼吸困難、排白色或綠色稀便,消化道和其他內臟器官病變明顯。對雞群實施新城疫血凝抑制試驗時,即可鑒別。
馬立克氏病多發于3月齡以上的育成雞,兩腿麻痹呈劈又姿勢。剖檢時在各實質臟器和卵巢上見有腫瘤,或坐骨神經變粗,似用開水燙過一樣,灰白色,橫紋不清。取病雞羽髓做馬立克氏病瓊脂擴散試驗時呈現陽性,即可鑒別。
維生素B。缺乏癥時,病雞兩腿癱軟。特征是趾爪向內蜷曲,兩腳不能走路,強迫行走時,病雞只能用跗關節和翅膀走動。腿部肌肉萎縮并松弛,皮膚干而粗糙。補充維生素B2后,癥狀很快消失。
維生素E缺乏癥多發于15~30日齡的幼雞。主要呈現共濟失調,頭向后方或下方彎曲,有時向一側扭曲,兩腿呈有節律性的痙攣(交替發生急速收縮和松弛),但翅膀或腿不見完全麻痹。剖檢時可見小腦出血、液化壞死,腦膜出血、水腫,小腦表面也可見有小出血點。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防制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發現病雞立即淘汰。對感染雞群應做好隔離飼養,加強消毒。感染雞群3周內所產的蛋含有病毒,不能用于孵化。完全康復后的雞群所產的蛋可用于孵化,并可使雛雞獲得母源抗體。對10周齡以上的健康育成雞,不遲于開產前4周,可用雞腦脊髓炎弱毒疫苗(1143毒株)采用飲水免疫法進行免疫。產蛋雞群不能用此弱毒疫苗免疫·否則能引起產蛋率下降10%o~15%。接種后4周內所產的蛋不能用于孵化。雞宰殺前21天內不要進行免疫。
雛雞和成年雞可在頸背部中下1/3處皮下注射或胸、腿部肌內注射0.5毫升雞傳染性腦脊髓炎滅活疫苗,雛雞免疫期6個月以上,成年雞12個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