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10點,走進修文縣谷堡鄉上硐村四組,滿眼郁郁蔥蔥。漫山遍野的果樹上,飽滿的獼猴桃懸掛枝頭,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47歲的劉衛早早起了床,去養豬場查看豬仔的情況。
這已經是劉衛今年喂養的第二批豬了,在豬場,工人們每天都會對豬糞進行干濕分離處理,早晚各一次。很多人看來臭烘烘、難處理的豬糞,在劉衛眼中卻成了“香餑餑”,而這都得益于修文縣推進的“種養結合”策略,實現了畜禽養殖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從遠處看,劉衛的豬場位于山坡腳,豬場三面環山,山坡上種滿了獼猴桃樹。走近豬場,“家庭農場” 四個大字映入眼簾。這個豬場分兩組,面積700平方米,養了400頭豬。在圈舍旁,建有一個100立方米的干糞池,糞池里面堆滿了用袋子裝好的干糞;干糞 池下面是一個100立方米的濕糞池,豬場產生的濕糞通過管道流到積糞池,經過1個月的堆積發酵后,這些肥料就會被運往果園。
在山坡果園的高處,可以看到一些修建好的積糞池,劉衛介紹,圈舍的濕糞池滿后,就會通過水泵將濕糞抽上去,儲存起來用于灌溉。
去年年初,劉衛承包下了獼猴桃果園。聽說鄉里對家庭農場有政策扶持,在種植獼猴桃的地方鼓勵農戶養豬,每組支持6萬元,劉衛趕緊報了名。“不僅有政策補貼,還省下了肥料錢。”劉衛笑著說。
劉衛自己也算了一筆賬:150多畝獼猴桃,一年需要肥料200噸左右;養豬一年農家肥的產量有100噸,每年肥料錢能省下十來萬元;養豬一年又能有十來萬元的收益,而且風險小,何樂而不為?
原來,為了鼓勵種養結合,修文縣在推進過程中,采取了“公司+農戶”的家庭農場模式。鑫之源養殖公司總經理張興強說,對于養殖場的選址,采取“農戶自愿申 請,鄉鎮、農業局把關”的方式進行,選址的地方必須是果蔬基地,還要求實現糞污零排放,并由公司統一提供豬苗、藥品、技術、防疫支持,定價回收生豬,降低 農民的市場風險,“農戶的積極性很高,前一群生豬剛出欄,連夜就沖洗豬圈、消毒,申請補欄。”
修文縣農業局畜牧站站長楊敏告訴記者,像劉衛一樣的家庭農場在修文縣還有很多。“十二五”期間,修文縣計劃建設188個年出欄10萬頭生豬的家庭農場,全 部采用種養結合的方式,目前已經建成118個。為了支持家庭農場發展,一個300平方米的養豬家庭農場每年有6萬元補助。
“對于大型養殖場而言,環保設施的成本非常高。發展家庭農場,采取種養結合的方式,能很好地緩解糞污處理的壓力,還能促進農戶增收和獼猴桃品質提升。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展到20萬頭生豬的規模。”楊敏說。
事實上,一直以來,貴陽市始終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推動生態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全力推進全市畜牧業向集約化、設施化、規模化、標準化、信息化方向發展。
市農委總畜牧師李宏清介紹,為推進禽糞污綜合利用,貴陽大力推廣“養殖——沼氣——果樹(蔬菜、花卉)——休閑觀光農業”等生態種養模式,實現養殖糞污的資源化利用。在全市小規模養殖農戶中推行集糞池堆積發酵還田和糞水分級沉淀處理,扶持修建積糞池、沉淀池,降低畜禽養殖污染排放,實現種、養結合。
同時,在開陽、花溪等5個區(市、縣)建設年加工有機肥1萬噸以上的有機復合肥廠5個,實現糞污循環再生利用;利用蚯蚓養殖生物處理畜禽糞便技術,解決奶 牛牛糞污染問題,已在花溪、烏當建成蚯蚓生物肥料廠3個,年處理消化牛糞1.2萬噸;推進沼液還田技術,已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145個,容積40000立 方米,戶用沼氣池22萬口,容積176萬立方米,年處理糞污100余萬噸。“目前,‘十二五’目標任務中107家畜禽糞污減排重點養殖場年產出糞污34萬 噸,由沼氣池處理和有機肥加工處理的糞污已占總量的80%,實現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在80%以上。”李宏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