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殼的雛鴨體調節機能弱,適應能力差,消化能力弱,對飼料中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的能力也很差。這個階段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鴨的整個生命周期的生長發育、產蛋量、蛋重等生產性能,因此,雛鴨養殖一定要注意一下幾點:
一、先飲水后開食
雛鴨出殼以后,由于體力、水分消耗很大,要及時飲水和開食。在出殼24~36小時內,每只鴨先喂0.01%的土霉素水0.5毫升(約3~4滴),然后讓其自由飲水,飲水量不限,飲水次數與喂料相配合。同時要根據雛鴨體質強弱、大小進行分群飼養,并做好保溫工作。
雛鴨頭一次放水(下水)以5日齡為宜。先在大木盆或塑料盆內放進20~30厘米深的水,將雛鴨放入盆內約2~3分鐘,以刺激興奮其神經,然后捉出放在席子上吃料。7日齡以后,可在運動場挖設一淺水溝,水深10厘米左右,旁邊撒料,使雛鴨自由下水、飲水、覓食,每次5~10分鐘。隨著日齡的增長,可在淺水池塘、溝渠、稻田中放水。放水的時間應該逐漸延長,但應以雛鴨上岸羽毛不濕為好。放水次數一般每日兩次,以上午9:00和下午3:00為宜,30日齡以后可自由放水。
雛鴨一般應出殼24小時內開食(首次喂食)。開食時將雛鴨按大小、強弱分群飼喂。飼喂時,將蒸熟的小米飯搓成飯粒,均勻地撒在席子上,邊吃邊添,喂至七八成飽即可。5日齡內喂給蒸熟的小米飯和1/3的嫩菜葉、水草、綠萍等,并加0.02%的多種維生素。6~10日齡時在米飯中摻1/4的混合飼料(玉米60.7%、豆餅25%、麥麩6%、魚粉5%、酵母1.5%、骨粉1%、石粉0.5%、鹽0.2%、微量元素0.1%),并配適量的“活食”,如用開水浸泡并切碎的蚯蚓、蛆蟲、小魚或螺蚌肉等。10日齡后每天喂5次,可喂用水泡脹的小米摻1/3的混合飼料。
二、要喂全價顆粒飼料
由于雛鴨生長發育特別快,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開食后,全靠采食飼料來滿足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雛鴨飼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飼料,日糧中的蛋白質含量應達到20—22%,代謝能2800—3000大卡/公斤,同時還要補充鈣、磷和微量元素,以及各種維生素。如果只喂大米飯,因營養單調,不能滿足雛鴨生長發育,容易生病或死亡,喂全價飼料就能滿足雛鴨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
三、適宜的溫度
育雛期間的適宜溫度:1~3日齡為27~29℃;4~7日齡為25~26℃;8~14日齡保持在23℃左右。舍內溫度要平穩,切忌忽高忽低,冷熱不均,以免雛鴨聚堆造成壓死、壓傷,影響成活率和抗病力,使雛鴨生長發育受阻。育雛期的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2~15只,舍內相對濕度為75%~80%, 雛鴨鴨舍要通風換氣,這是因為雛鴨新陳代謝旺盛而致。如鴨舍和育雛室環境污染氣流通,雛鴨呼出的二氧化碳及糞便和殘料分解產生的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就會危害雛鴨健康,嚴重時會造成雛鴨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隨時保持育雛室的空氣流通,合理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排除室內多余水分,保持鴨舍干燥清潔,改善鴨群生活環境,達到促進鴨只健康快速生長的目的。
四、注意消毒
在育雛過程中,搞好疫病防治是提高雛鴨成活率的重要環節。為此,雛鴨的圈舍應該在保持溫度的前提下,做到通風干燥,墊料清潔,鴨糞與污穢墊草要及時清除,飼槽、飲水器要每天清洗,用具及舍內地面每10天左右用20%的石灰水或2%的燒堿水消毒一次,以防雛鴨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