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外高產蛋鴨年產蛋量均在20千克以上,但國內許多地區特別是北方地區現有蛋鴨年產蛋量均在10千克左右。究其原因,除去品種因素外,鴨舍建造的不規范是其中因素。但筆者根據多年現場飼養蛋鴨經驗看,沒有遵循蛋鴨的生物學習性,傳統粗放的飼養管理方式,更是影響蛋鴨高產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就飼養蛋鴨過程中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闡述如下,共同商榷來挖掘蛋鴨生產潛力,增加經濟效益。
一 保持鴨舍安靜
產蛋鴨反應靈敏、膽小易驚。實踐證明:蛋鴨受驚后互相拱撞、大聲鳴叫,第二天就會出現破蛋、軟皮蛋的現象,產蛋率明顯下降。而且一周后才能逐漸恢復;所以防鼠防獸盡量切斷一切應激源是鴨場的首要工作。另外新老鴨子不能混養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
二 人工補充光照
光照可提高鴨體新陳代謝,增進食欲;刺激卵泡素和排卵激素的分泌,增加產蛋量。現代研究證實,正確的人工光照可使蛋鴨年產蛋量提高5%,同時對蛋鴨的生長、發育、繁殖行為都有直接影響。產蛋鴨光照時間應在14~16小時,以日出日落為標準進行人工補光,以棲息產蛋場面積計算補光量,按3w/㎡計算,晚間鴨舍每10㎡錯落懸掛一只離地面1.5m距離的25w白熾燈來補充光照即可。由于蛋鴨黑暗中遇不良刺激易驚群騷動,可在采食場根據面積設常明燈1~3個。同時配備停電補救措施。
三 充夜食
產蛋鴨代謝機能旺盛,有夜間覓食的生理特性,往往會在夜間感到饑餓。為了滿足產蛋鴨的這一生理要求,晚上必須供水和補充食料,以保證產蛋鴨夜間不餓、不渴、不叫而有利于產蛋。
四 公、母鴨分開飼養
學術界對此說法不一,有的認為:公、母鴨混養有助于提高母鴨的性生理行為而利于增加產蛋量;有的認為:公、母鴨分開飼養避免了公鴨的無休止的干擾,母鴨在安靜的條件下更有利于產蛋。經過兒年的觀察筆者認為:除在產蛋鴨留種蛋期間公、母鴨混養外,其余時期應盡量公、母鴨分開飼養;這樣對產蛋率和產蛋整齊度的提高都有益處。
五 防雨防潮
蛋鴨雖屬水禽,具有喜水性,但對陰雨連綿或大雨直淋應激反應較強。經過多年的觀察證明,產蛋鴨在污穢潮濕、泥濘的環境中3~5天后就會出現掉蛋現象,如果在此環境持續時間過長,則能造成大面積減產甚至停產現象,其原因有待進一步探討。另外鴨舍內出現高溫高濕現象,也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滋生繁殖,誘發一些腸道、呼吸道疾病。
六 有害氣體的排除
蛋鴨在舍內滯留時間較長,排瀉物增多,容易產生氨、硫化氫、二氧花碳等有害氣體增加。除能誘發一些疾病外,也影響產蛋量的提高。采取措施:一是盡量減少蛋鴨在舍內活動時間;二是控制適當密度;三是保持舍內清潔衛生,勤換干燥新鮮墊料,定期消毒;四是定時通風換氣.保持舍內空氣清新、環境涼爽。
七 創造適宜的環境
定時關鴨、放鴨、喂鴨,形成穩定的條件反射制度是提高產蛋量的前提。冬季要遲放早關.夏季要早放遲關。在梅雨季節鴨群不宜放牧運動。鴨子具有喜水性,特別是在繁殖季節要堅持洗澡,因為母鴨在在水中交配效果最佳:鴨子要經常運動,俗語:“關不如放,不放不生”有一定的道理。運動還可以增強鴨子的體噴,提高抗病能力,也是保證鴨子正常產蛋體型的重要手段在管理上要求人鴨親和,飼養員應盡量固定服裝經常在鴨舍觀察鴨群,常哄勤趕是飼養員的終日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