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貧血因子感染癥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其特征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全身性淋巴組織萎縮。發病雞多為雛雞,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病雞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貧血,冠、肉髯和可視粘膜蒼白,發育不良,生長遲緩,病雞皮下有瘀血斑,繼發感染時可出現壞疽性皮炎,呈藍綠色糜爛。
近年來,蛋雞貧血因子感染癥正在世界范圍內逐漸傳開,并有發展趨勢。我國于1992年發現該癥,目前已引起廣大養殖戶和有關部門的廣泛注意。
剖檢病雞,可見其肌肉和內臟器官蒼白,血液稀薄如水,胸腺、法氏囊萎縮,骨髓由淺紅色轉為黃白色或被脂肪組織所取代,肌胃糜爛,肝臟腫大,脾臟萎縮且色澤變淡,腸道、胸腔、骨胳肌、腎臟等部位有針尖至粟粒大的出血點。
貧血因子感染癥可與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等混合感染,使發病和死亡率提高。該病的早期感染可能是造成馬立克氏病免疫失敗的原因之一。雛雞感染法氏囊病后,對貧血因子感染癥的易感性至少可延至21日齡。所以,該病除了發病死亡之外,所造成的免疫抑制后果可能遠遠超出該病本身直接的損失。
該病目前尚無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來國內一些蛋雞養殖場發生原因不明的免疫失敗,除超引毒株感染外,可懷疑與貧血因子感染癥的混合感染有關,應引起注意。為了防止此病的傳入和發生。應加強飼養管理,完善種雞、雛雞的檢疫制度,做好種雞法氏囊病的預防接種,避免由于雛雞早期感染而強化貧血因子感染癥的致病作用,確保養蛋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