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亂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禽類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是一種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觸性疾病,又名禽巴氏桿菌病、禽出血性敗血癥。該病常呈現敗血性癥狀,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但也常出現慢性或良性經過。禽霍亂的特征是急性病例表現敗血癥,常有劇烈腹瀉,病死率極高;慢性病例表現為冠、肉髯水腫、關節炎等。
流行病學
禽霍亂可侵害所有的家禽及野禽,雞鴨最易感染,鵝不太易感染。患禽及帶菌禽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該病發生雖然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悶熱潮濕天氣里比較容易發生該病。
臨床癥狀
該病為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也常出現慢性或良性經過,因此臨床上可分為三中類型。
最急性型 該型常見于流行初期,開產的蛋雞居多,可以說,在幾乎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發病,倒地、掙扎、拍翅、抽搐、迅速死亡。
急性型 該型是最為多見。一般患禽精神沉郁,不愿走動,呆立。羽毛松亂,縮頸閉眼,常有腹瀉,糞便呈灰白色、黃白色或綠色,體溫升高至43-44度。食欲下降,甚至是廢絕,喜飲。呼吸困難、口鼻流黏液性分泌物。雞冠和肉髯青紫色,后期發生衰竭,昏迷而死亡。
慢性型 主要癥狀為鼻孔流出少許黏液,食欲不振,經常腹瀉,關節腫大,跛行,閉目昏睡,口鼻流出黏液,呼吸困難”。
解剖病變
解剖后,可以發現病雞皮下、腹腔漿膜有出血點;肝臟腫大呈棕紅色,質脆,表面有灰白色針頭大小的壞死點;腸道出血、發炎,尤以十二指腸最為嚴重,腸內空腔含有血液,黏膜紅腫,有多量出血點或出血斑;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多量出血點;心包內有多量淡黃色液體,心肌和心內膜有出血點,肺充血或出血。
防治措施
加強雞群的飼養管理,平時嚴格執行雞場獸醫衛生防疫措施,以獨立的圈舍為單位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
發病疾病后,立即采取治療措施,有條件的地方應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有效藥物全群給藥。磺胺類藥物、氯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環丙沙星、恩諾沙星、喹乙醇均有較好的療效。在治療過程中,劑量要足,療程合理,當雞只死亡明顯減少后,再繼續投藥2~3d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對病死禽進行無害化處理,立即將患禽隔離。對禽舍、周圍環境及用具進行消毒處理。
對常發地區或雞場,可考慮應用疫苗進行預防,由于疫苗免疫期短,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在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本場分離細菌,經鑒定合格后,制作自家滅活苗,定期對雞群進行注射,經實踐證明通過1~2年的免疫,本病可得到有效控制。
待疫情穩定后,可全群用禽霍亂菌苗進行預防接種。一般從未發生本病的雞場不進行疫苗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