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豬生產中,仔豬階段死亡率較高,會給養豬生產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就筆者實習的豬場,每天得要面臨著大量的小豬的死亡,究其原因有壓死、餓死、弱仔、溫度變化、下痢、感冒、創傷性感染及其他因素等,主要原因還是飼養與管理問題。
由于新生仔豬適應能力差,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胃腸消化機能低,極易患病死亡,如何提高仔豬成活率是廣大養殖場急需解決的問題。根據哺乳仔豬的生理特點和生長規律,采取適當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仔豬死亡率,提高養豬生產的經濟效益。
1、飼養好妊娠母豬
母豬營養水平的高低和體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初生仔豬的成活率。試驗證明,仔豬初生重大于1 kg 者,斷奶死亡率為4%,而初生重小于0.5 kg 者,斷奶死亡率為97%。所以,喂給母豬的飼料要保質保量;必須要加強妊娠期母豬飼養管理,防止意外發生。
1.1 妊娠前期
從母豬配種后到妊娠的第84天為妊娠前期。妊娠前期的管理很重要,尤其是配種后23 d,采食量過大或采食能量過高的飼料容易造成胚胎死亡,應嚴格限飼管理。在寒冷的冬季,母豬抗寒能力差,特別是妊娠1 個月以后,注意保暖或適當增加喂料量。
1.2 妊娠后期
妊娠后期(妊娠第85 天至分娩)是胎兒生長速度比較快的階段,必須給母豬提供豐富的營養。根據母豬體況,日喂妊娠母豬料為3-3.5 kg,產前1 周喂料量開始逐漸減少,產仔當日飼喂0.5-1.7 kg。
妊娠后期飼料中應補充維生素E 和微量元素硒,可明顯降低弱仔死胎率。還要做好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病毒性腹瀉三聯苗及藍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種,保證其堅強的特異性免疫力。適當的進行藥物保健預防,采用中藥制劑與細胞因子制劑聯合使用,防止各種疾病特別是產后乳房炎、子宮內膜炎及陰道炎,產前便秘的發生。因為,這些疾病會直接影響到出生后仔豬的健康與成活率的高低。
2、乳仔豬的飼養與管理
2.1 吃好初乳,防止腹瀉
仔豬出生后要用溫和干凈的紗布或毛巾擦干口、鼻、全身的黏液( 一頭母豬一塊布) 并涂抹密斯陀粉,且接產人員的手臂應洗凈,并用0.1% 的高錳酸鉀消毒,將仔豬放入32 ℃左右的保溫箱中待10 min,讓仔豬適應一下外界的溫度與環境,然后給每頭仔豬口服單方慶大霉素或沙星類藥物,放入保溫箱中待10 min,再固定乳頭吃初乳,體弱小豬固定前1-3 對奶頭,體強仔豬固定在后邊的4 ~6 對奶頭。
初乳中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母源抗體等有益物質,可增強仔豬的免疫能力,提高仔豬胎糞排泄能力,促進仔豬消化道正常活動。仔豬吸吮初乳前要用干凈的消毒毛巾將母豬的乳頭擦洗干凈,再擠去開始乳汁,然后再讓仔豬吸吮初乳,防止“病從口入”。
通過上述仔豬出生后的管理、保健措施,可有效防止仔豬在哺乳期發生病毒性與細菌性腹瀉,以保障哺乳仔豬的健康,提高仔豬成活率。
2.2 寄養
當母豬產仔過多而無力全部哺育時,應將多余仔豬寄養給其他母豬;但多數母豬追咬別窩仔豬(嚴重的可將仔豬咬死)不給哺乳;而豬的嗅覺特別靈敏,母仔相認主要靠嗅覺來識別。因此,為了使仔豬順利寄養,最好將寄養仔豬與親生仔豬在護仔箱內先混群一段時間使仔豬氣味都一致;或者在寄養的仔豬身上和受寄母豬鼻孔周圍涂擦些碘酒,或者在寄養的仔豬身上涂抹上受寄母豬的奶水,而且最好在夜間混群,這樣才有利于成功寄養,減少寄養仔豬被受寄母豬咬死咬傷;寄養母豬要選擇泌乳量高,性情溫順,哺育性能好的母豬。
特別應注意,寄養仔豬時,一定要在寄出前讓仔豬吮足初乳,這樣才能提高仔豬的免疫力,減少仔豬的死亡。還要遵循寄大不寄小,寄多不寄少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