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流傳著各種豬舍滅菌的用藥方法,對于這些方法大家可不能胡亂照做用藥。因為這些方法不一定適用于自己的豬舍,這些用藥方法還需根據自己的豬舍情況進行選擇,以保證豬的健康持續發展。以下是在生活中常見的豬場錯誤用藥方法:
1.不明病因用藥。目前豬病的種類繁多,新病也不斷出現,疾病多出現混合感染,如病毒病、寄生蟲病和細菌病多重感染,這些豬病的新特點給診斷和治療帶來麻煩。然而,正確診斷是選擇藥物的前提,有了確切的診斷,方可了解其致病菌,從而選擇對病原菌較敏感的藥物。因此,豬病防治中應盡量避免無特征或特異性癥狀不強使用抗菌藥,例如各種病毒性感染不宜用抗菌藥。
2.不明藥物適應癥用藥。每種抗菌藥都有一定的適應癥,在使用該種藥物前必須先明白該藥物的使用范圍。一些抗菌藥對革蘭氏陽性菌有作用,一些對革蘭氏陰性菌則沒有效果,例如青霉素、紅霉素。某些豬場技術人員,在使用藥物時往往憑自己以往的經驗和愛好用藥,長期應用某種或某類抗菌藥物防治豬病,或者用抗菌藥物來治療豬瘟,用抗病毒藥物來治療細菌感染,用青霉素治療大腸桿菌病、喘氣病等,結果延誤病情,使疾病得不到控制。
3.藥物使用的劑量不準確。動物使用抗菌藥時,藥物要用到適當的劑量才能在機體內產生有效的濃度,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某些豬場為了節約養殖成本或貪便宜,買來的藥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使有效藥量過小,藥物在體內達不到有效濃度,不僅起不到治療疾病作用,且易產生耐藥菌株;或者受到某些傳言誤導或受假藥所害,或治病心切,認為大劑量效果好,導致抗菌藥的臨床用量越用越大,長期超量使用,不僅不會增加療效,還可能產生毒副作用。
4.給藥途徑不當。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是藥物取得療效的保證,直接關系到藥物能否在動物體內達到并維持足夠的有效濃度。大多原料藥的適口性、水溶性不好,豬的嗅覺、味覺發達,用原料藥混飼時豬會不吃或吃得少,或用原料藥飲水給藥,導致藥物沉淀在水槽下面,實際上剛開始飲到的水里沒有多少藥,而沉淀下來的藥物顆粒極易引起中毒,如氨基糖甙類、多肽類抗生素內服基本不吸收,以混飼或飲水給藥治療全身感染性疾病基本無效。一般來說,危重病癥以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給藥,消化道感染應以內服為主,嚴重消化道感染與并發敗血癥、菌血癥應內服,并配合注射給藥。
5.抗菌藥與疫苗不恰當的混用。有些技術人員在進行預防接種一些病毒性疫苗時,經常在稀釋的疫苗內添加抗菌藥物,如青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先鋒霉素和泰樂菌素,用以預防因接種疫苗引起機體抵抗力降低而繼發感染細菌性疾病。其實,在稀釋疫苗時加入抗菌藥物,尤其是大劑量添加時,這些抗菌藥物會使疫苗稀釋液的滲透壓、酸堿度發生改變而影響疫苗病毒的活性,無法有效地刺激機體產生高水平的抗體,最終影響免疫效果,甚至導致免疫失敗。另外,有些藥物會影響機體免疫力,如痢特靈、喹乙醇等,也不宜與疫苗混用或在疫苗接種前后應用。
6.藥物配伍不當。合理地聯合使用抗菌藥物,能充分發揮藥物的協同作用,提高藥物的抑菌或殺菌效果。例如將青霉素配合鏈霉素肌注,磺胺藥配合抗菌增效劑使用。但將一些有配伍禁忌的藥物一起使用時,其結果往往是降低藥物的療效,嚴重時造成動物中毒。如飼料中添加有鹽霉素的情況下,在豬群發生氣喘病時,又使用了泰妙菌素,結果導致泰妙菌素的毒性增強,造成大批豬只的死亡;又如鹽酸四環素配用碳酸氫鈉注射稀釋時,會析出四環素沉淀而喪失藥效。因此,臨床藥物配合使用要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
7.藥物使用的療程不恰當。這種用藥失誤有三種表現,一是病癥剛見好轉就停藥,二是不見藥效就立即停藥,三是長期應用同一種或同一類抗菌藥,這些都是用抗菌藥的大忌。病原體在豬體內的生長、繁殖有一定的過程,藥物對病原菌的治療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是所說的療程。療程過短,病原體只能被暫時抑制,一旦停藥,受抑制的病原體又會重新生長繁殖,其后果會出現嚴重的復發癥狀。不到療程,不等藥物治療見效就過早換藥,也是一種治療失誤的表現。因為不能說明所應用的藥物是無效的,其結果可能會貽誤治療最佳時機。所以,臨床用藥必須有足夠的療程,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可連續用藥3天~5天,癥狀消失后,鞏固治療1天~2天,以徹底治愈,磺胺類藥的療程更要長一些,但也不宜超過7天,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用藥時間延長,一般一個療程要7天~9天。切忌停藥過早而導致疾病復發,并產生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