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矣希氏桿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類疾病,主要有大腸桿菌敗血癥、卵黃性腹膜炎、大腸桿菌肉芽腫等。如不及時治療,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防治措施
1、加強對種蛋污染的控制:經蛋傳遞是本病重要的傳播方式,在種雞場應及時集蛋和熏蒸消毒,污染嚴重的不應選做種蛋,對輕度污染上糞便的種蛋可用刀片刮凈,但不得用水清洗。
2、選用安全有效的開口藥物:進雛后連續飲用4天控制大腸桿菌和支原體的藥物,有條件的一條龍企業應在孵化場篩選弱雛,分離大腸桿菌做藥物敏感實驗。力爭選用高敏、毒副作用小、生物利用度高的藥物作為開口藥,這對控制雛雞大腸桿菌病意義重大。
3、加強衛生管理:飼料、飲水、空氣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應加強對糞便的處理及雞舍空氣的消毒與凈化。每天清除糞便,有效地清掃雞舍,堅持經常用1:400倍聚維酮碘噴霧消毒。定期清洗水箱和供水管道,特別是在投完可溶性粉劑藥物后更應及時清洗。飲水器每天至少要洗刷一次。如果飲用水中細菌數量超標,可用1:2000倍聚維酮碘消滅水中致病性大腸桿菌。
4、控制好慢性呼吸道疾病:要做好提前預防工作,發病及時治療,防止繼發或并發大腸桿菌病。每天晚間關燈后,要聽雞群是否有呼吸道癥狀,當發覺雞群有甩鼻、呼嚕、咳嗽的雞只時,應立即投藥治療。
5、減少一切應激因素:適時擴群,保證適宜的飼養密度。雞群受過冷、過熱溫度或接種疫苗應激時,要投給多維200ml兌水1200L,供全天自由飲用,連用3~10天。
6、科學使用口服藥物:目前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耐藥菌株也越來越多,且各地分離的菌株或盡管同一地區在不同農戶雞群中分離的菌株,對同一種藥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異。究其原因與使用原料藥物、每天用藥間隔時間過長、療程過短、使用劑量不足、反復使用同一種藥物、多種藥物不科學配伍使用等有關。
因此,在治療之前應盡可能地用分離的菌株做敏感實驗,從中篩選腸道易吸收且高敏的藥物。并根據藥物的半衰期確定每天給藥次數,預防性給藥時,療程至少應在3天,治療性給藥時,療程應在4天以上。要避免在使用某種敏感藥物時療程過短、頻繁更換藥物品種或多種藥物隨意配伍的“拉大網”做法。
7、實施注射給藥途徑:為提高雞群成活率,減少用藥成本,可將發病的雞只挑出,并隔離飼養,每天胸肌注射黃芪多糖注射液2次,每次每公斤體重0.2ml,當雞康復后再放入大群中飼養。對發病嚴重的雞群,可采取全群注射黃芪多糖注射液3~5天的措施,將會大幅度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