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腫頭綜合癥是由禽肺炎病毒(Avian,Pneumov virus,APV)引起并繼發致病性大腸桿菌等感染的一種雞的傳染病,以腫頭和特征性神經癥狀為主要特征,產蛋雞還可發生產蛋下降,孵化率降低。
腫頭綜合癥首先報道于南非(Morley和Thomson,1985),它是南非經歷1971~1972年新城疫(ND)大流行后開始出現的,起初認為是雞新城疫的繼發癥,隨著新城疫活疫苗的進一步使用,新城疫發生減少了,但這種癥狀一直到1974年還在廣泛流行,而且似乎還在增多。到1979年,這種被看作是繼發的綜合癥欲發展到相當嚴重程度時,才使人們承認它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后,英國、法國、荷蘭、以色列及亞太地區(中國與日本)也相繼報道了該病在各自國家與地區的發生與流行,并展開了病原學、流行病學、病理學、診斷學、免疫學等方面的研究。1993年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第十屆世界禽病會上,本病成為研討的熱點之一。我國近年來河北、山東、廣西等地有了本病發生的報道,但還未波及全國。盡管如此,由于我國養禽數量大范圍廣,衛生管理及疾病預防水平相對比發達國家低,隨著地區間的貿易發展,本病隨時有波及全國的可能,因此我們應對其發生動態保持高度警惕。
一、病因
目前資料表明,腫頭綜合癥是由于火雞鼻氣管炎病毒(TRTV)相似的禽肺病毒引起并繼發大腸桿菌等細菌及支原體感染綜合病因所致。
Morley和Thomson(1985)用病雞的有病變鼻甲骨和氣管組織接種10日齡雞胚尿囊腔后,最常分離到的是冠狀病毒,偶爾也會分離到NDV、IBDV和腺病毒。當用冠狀病毒的純培養物通過呼吸道接種SPF雞胚后,可誘發打噴嚏,眼結膜炎,病雞抓搔臉部等癥狀,但未出現臉部水腫。他們用11種血清型的IBV與該分離物制備的血清做中和試驗后,除兩種血清型的病毒外,血清與其他血清型的IBV毒株的中和指數均少于2.0,因此他們認為此分離物為一種未報道的冠狀病毒。
Brien等 (1985),對11群發生腫頭綜合癥的肉用種雞進行血清學檢查,結果ND、IB、流感和衣原體均為陰性。
腫頭綜合癥在英國發生的時間與火雞鼻氣管炎 (TRT) 在這個國家開始流行的時間大致相同,當用 ELISA 檢測臨診發生腫頭綜合癥的肉用種雞血清樣品的TRT抗體,結果表明,發病初僅有2.5%的雞為TRT陽性,發病后2.4周后TRT抗體陽性率為93%。Picaulty 等(1987) 用發病肉用種雞喉頭、氣管和肺勻漿接種SPF雞與火雞。結果所有的火雞很快出現典型的嚴重鼻氣管炎癥狀,而雞則在接種4天后表現出眼周圍腫脹,眼有分泌物。接種后1~3周。一些雞持續流鼻液。組織學檢查后雞與火雞均有典型的TRT病變。血清學ELISA檢查所有雞與火雞均為TRT抗體陽性。從此結果可以看出,腫頭綜合癥病原與TRTV在抗原性上極為相似。
cough 等 (1988) 用TRT病毒在實驗條件下,通過鼻內感染火雞、雞、鴨、鵝、珍珠雞、雉雞和鴿,結果表明僅火雞在接種10天表現出明顯的TRT癥狀。血清學檢查僅雞、火雞、雉雞、珍珠雞產生抗體。Lister和Alexander (1986) 證實,與TRT感染火雞直接接觸的雞臨診未發病。Jone (1987) 用TRTV鼻內接種3周齡肉雞并用此相同日齡的雞與接種雞放在一起飼養,結果兩者僅在接種3~7天后表現輕微癥狀。以上可見TRT臨診腫頭綜合癥中的作用不明顯。腫頭綜合癥病原不是TRTV。日本于1989年首次發現腫頭綜合癥,J.Shinai(1993) 根據日本火雞飼養量比歐洲國家少,且其父母代在日本飼養時間也很長,加上小雞沒有接觸火雞的機會而感染TRTV的可能性很小。對67份火雞血清也未檢出TRTV抗體等情況,認為腫頭綜合癥不是由TRTV引起。我國廣西鄭少林 (1994),河北倪富美(1994),山東晉愛蘭(1995) 分別從廣西、河北、山東的腫頭綜合癥雞群中分離出了致病性大腸桿菌。
二、流行病學
腫頭綜合癥主要危害雞(肉用種雞、商品蛋雞、肉雞均可發生)和火雞。雞和火雞是已知的自然宿主。
腫頭綜合癥主要通過接觸水平傳播,病雞或康復雞的消化道和鼻腔分泌物污染飲水及環境而成為傳染源,該病傳播速度較慢,目前尚無證據表明該病可以垂直傳播。
對于肉雞,腫頭綜合癥的發病年齡在4~7周齡,而以5~6周齡為高峰,對于肉用種雞和商品蛋雞則可發生于各種年齡。在不予治療的情況下,病程大約為10天,如果應用抗生素治療并改善通風,病程一般可縮短到3~5天。近年來,該病呈慢性流行經過。常持續2~3周。該病發病率從1%~90%不等,肉雞死亡率1%~20%不等,蛋雞產蛋量下降2%~40%不等,產蛋雞死亡率為0%~20%不等,肉用種雞死亡率0%~10%不等。
腫頭綜合癥的發生與環境因素直接相關,接種隔離器內SPF雞不能復制腫頭綜合癥,飼養在高稠密、濃氨氣體和通風不良的環境是發病因素之一。
三、癥狀
腫頭綜合癥又稱粗頭癥或面部蜂窩組織炎,該病出現的第一個癥狀是噴嚏,一天內發生眼結膜潮紅,淚腺腫脹,在以后12~24h ,頭部開始出現皮下水腫,最先見于眼部周圍,繼而發展到頭部,再波及下頜組織和肉垂。在早期,雞以爪抓面部,表示出局部瘙癢,接著病雞精神沉郁,不愿走動,食欲降低,死亡率1%~20%不等,對于肉用種雞和商品蛋雞,除觀察到頭腫現象外,還表現特異的神經癥狀,除部分病雞只表現極度沉郁與昏迷外,大部分病例都出現腦的定向障礙,表現形式包括持續和重復的搖頭,斜頸,運動失調,行動不穩及角弓反張等。一些雞頭往上仰,呈現“觀星狀”。病雞不愿走動,部分雞只因此不采食而死亡。產蛋雞的產蛋率和孵化率也下降,但數天后恢復正常。
四、病理變化
首先出現的病變是伴隨打噴嚏而出現的雞鼻甲骨黏膜輕微的瘀血,后發展到不嚴重的廣泛的紅色至紫色變化,在組織病理上,明顯表現上皮變平,纖毛逐漸消失.上皮下充血和淋巴組織增生。上皮下充血與淋巴組織增生還見于漿細胞增多的淚腺。盡管上呼吸道可能觀察到輕度瘀血斑點和纖毛運動性降低.但氣管在急性期一般沒有影響。病雞腫頭是由于眼眶周圍皮下水腫并擴張所致。在一些嚴重病例中,還出現肉髯的發紺與腫脹。腫大的頭,剝離皮膚后,可看到皮下組織黃色水腫至化膿,眼睛肉眼病變仍保持正常,但眼瞼由于水腫和結膜炎而關閉。疾病的發展可產生氣管炎,有時發生肺壞死,組織學檢查發現,水腫部位有淋巴細胞和異嗜白細胞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