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是獸醫上門指導疫病防控,現學技術保證生豬過冬。現在,每當冬季,我都能獨自給豬打疫苗了。”近日,豐都縣興義鎮天水村養豬大戶殷中祥告訴筆者,他曾經是一名殺豬匠,后來從事生豬販運,積攢了一些錢后,回家修建了一個養豬場。殷中祥說,近年來,由于冬天特別注重對豬的防疫,所以,生豬很少患病。他家年均出欄肥豬350頭左右,一年純收入在10—15萬元之間。防病毒傳播 喂飼料洗手殷中祥介紹,進入冬季,豬的發病誘因特別多,常見病有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豬流感、豬弓形體病等。因此,冬季是生豬疫病防控的關鍵時期,必須做好疫病防控,消除疫情隱患,最大限度減少疫病造成的損失。“疫苗注射是一個方面,平時的衛生防疫也不可忽視。比如,進入豬舍前,要換衣服、換工作鞋,并在消毒水里浸一下;給豬喂料前,要洗雙手并消毒后,才能接觸飼料和喂豬的用具。”殷中祥說,豬圈內也要每天清掃,每隔三四天再消一次毒。殷中祥說,一旦發現生豬病毒性腹瀉,就要及時對病豬進行隔離,同時采取防治措施,比如,飲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葡萄糖溶液、維力康等藥物;同時防止因人員、狗、貓流動造成的病毒傳播。防冷風侵襲 用薄膜遮擋每年冬季來臨,殷中祥就對豬場和四周環境進行“拉網式”檢查。若發現豬欄有損壞就及時修繕,若豬圈有鼠洞、裂縫、缺口,就要堵塞嚴實,防止室外冷風侵襲豬體。“豬的最佳生長溫度一般為15到25攝氏度,如果低于5攝氏度或高于30攝氏度,豬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為了給圈舍保溫,我買來塑料薄膜遮住四周墻壁。”殷中祥說,還可以給豬投放墊草。由于生豬喜干燥、怕潮濕,有的豬喜歡隨意排泄,一旦弄臟或浸濕墊草,豬躺在上面會發冷,也會相互擠在一起,發生擠傷或壓傷,甚至發生咬傷、打架的現象。為此,要勤打掃豬圈、勤換墊草,隨時保持圈舍干凈、衛生。“還可以增加飼養密度給豬取暖,因為飼養密度大時,每頭豬占地面積縮小,躺臥時可互相取暖,但每頭豬占地不能低于0.6平方米。”殷中祥說。防寒冬低溫 喂能量飼料人們喜歡冬天吃羊肉,是為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生豬也一樣,在冬天適當補充能量飼料,可以抵御寒冷,使其生長得更好。為此,殷中祥調整了飼料比例。“在蛋白質含量穩定的前提下,可以增加玉米等能量飼料約10%,并在日糧里添加約3%的動植物油脂,不僅增強生豬的御寒能力,還節約了飼料。”殷中祥說。平時,他給豬喂兩餐。但由于冬季晝短夜長,夜間氣溫更低,為此,在晚上10時左右,可以給豬增開夜餐。也就是將兩餐的飼料分作三餐喂,一般增餐不增量。經試驗發現,增喂夜餐的豬毛白皮紅、精神旺盛、食量增加,而且能提前1個月出欄,提高了養殖效益。“此外,立冬前,采收的瓜薯也可以作為補充飼料,但必須煮熟后喂豬。喂時與玉米等其他能量飼料搭配,效果也會更好。”殷中祥說,豬采食后,可再喂適量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