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種雞性成熟程度影響著其日后的產蛋率,肉種雞性成熟與其日常所處的環境因素有關,肉種雞對光照的要求較嚴,光照時間、強度及變化速度均對性成熟和開產產生影響。在野生情況下,雞只隨季節交替接受不同時間、強度及變化速度的光照,這些因素通過雞體控制著繁殖性能的發育。因秋季光照縮短,冬季保溫經常關閉門窗也使光照強度有所下降。隨著春季光照時間的延長,強度也有所增加,秋雛雞生殖系統開始啟動發育。這就使秋雛在育雛-育成-產前全期接受了正確的光照程序,而春雛(季節外雛雞)則相反。這就是秋雛能及時開產并能達到最佳產蛋高峰的原因。以往多注意育成后期光照時間和光刺激的影響,實踐證明這樣是不夠的。從育雛后期開始,光照已經開始對種雞性成熟產生影響。
美國北卡羅萊那州Brake教授將兩組雞1-6周一組養在漸長自然光照中,另一組養在8小時人工光照中,之后都移至8小時人工光照中,直至20周用相同光刺激。結果漸長光照組較另一組產蛋推遲一周,這表明雞只接受光刺激的生理過程早在育雛后期就已形成。另一實驗將二組雞分別飼養在低光照強度(20勒克司)和高光照強度下(100勒克司),產前移至高光照強度(100勒克司)下,并輔以10勒克司光刺激,結果育成期20勒克司組開產準時且產蛋率明顯高于另一組。在對客戶技術服務中,山西一個公司的兩個雞場,采用相同的光照方案、補光時間和飼養管理措施,其中一雞場5批雞開產均推遲至27-28周不等,而二場幾批雞則基本按時開產。經測光儀測定,發現補光強度不足,進一步分析查找,發現一場因變電問題造成電壓不足,雖用60瓦燈補光,但經測定其光照強度不足40瓦燈泡的強度,將這一問題解決后該場再沒發生開產推遲現象。另有山東某種雞場,飼養種雞18000套,在半開放式雞舍采用籠養方式飼養,27周時產蛋仍只為3.5%左右,經觀察分析發現雞舍中靠近陽面窗子一側及上層籠中雞只雞冠、肉垂發育均好于陰面及中間下層籠。撿蛋時每排籠上下層均分開計數統計,結果發現此時陽面及幾排上層籠中雞只產蛋率已達8%,而光照較差位置籠中雞只絕大多數仍未開產,主要原因是雞舍內光照不均和有些位置照度不夠,而籠養雞又不能自由活動。經對燈泡照度加大,位置適當向下調整,調群時位置互換幾個辦法,基本上使原來問題得到了解決。綜合以上分析和實驗,為使肉種雞適時達性成熟和開產,除需按不同緯度地區制定光照方案補光外,光照上還需注意到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種雞從育雛后期至產前全期接受光照程序要正確,包括時間、強度及變化。只有把育雛后期和育成期光照很好地結合才能取得滿意的性成熟和生產量。二是光照時間上,育雛后期至光刺激前光照不能延長,產蛋期光照不能縮短,育成后期、產蛋期光照強度應高于前期。三是在光照中,人工補光強度應不小于自然光照的15。如白天強度為3000勒克司,則補光應在30勒克司之上,否則雞將不能感覺到光照,認為仍在黑暗中,補光為無效補光。
在生產中,解決光照對種雞性成熟影響的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使用控光密閉雞舍養雞,它是根據雞的不同階段和生理特點給予光照,排除季節性光照時間長度、強度的影響。在飼養全期使光照時間、強度變化和光刺激得到人為的控制。經在實踐中對飼養的20萬套種雞生產成績的統計分析,取得了相當滿意的結果。具體做法是雞舍兩側用黑色卷簾遮住太陽光(也可用黑色板或兩側不留窗),20周前完全用人工光照,20周后將黑卷簾卷起,用自然光照加補光,光照時間和強度是:1-3周12小時,此時因雞齡較小,雛雞視力差,且對周圍環境不了解,必須給予足夠的光照時間,使其適應新環境,燈泡用60瓦,燈泡橫向和縱向距離均為3米,4周至19周末給8小時,燈泡用15瓦,20周后燈泡再換成60瓦,20周后去掉黑色卷簾,光照增至14小時,22周時增至15小時,25周時增至16小時,63周增至17小時,按照以上程序,在使用黑簾期間,光照時數短,光照強度小,當到20周時去掉黑簾,光強度突然加大,光照時數也從8小時增至14小時,此時種雞對光照刺激非常敏感,生死系統也處在快速發育期,經此強烈的光刺激,雞只迅速發育達性成熟且相當整齊,產蛋高峰也較理想,何時給高峰料和高峰后降料也容易準確掌握。照此辦法,一般在23周中間(加光后18-20天)見第一個蛋,在25周中間(見蛋后10-14天)達到5%。且育成期死淘率由9.55%降至3.22%,每只入舍母雞全期產蛋數由原155個增加至166個,增加11個,全期節約飼料3.5千克/只左右,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