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馬立克氏病是由B亞型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它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和傳染性的腫瘤性疾病,目前在世界上普遍流行,是我國三大重點控制的疫病之一。馬立克氏病毒毒株種類、劑量、感染途徑、宿主狀態以及飼養管理條件等很多因素都可影響馬立克氏病感染的強度和造成損失的程度。受害雞群發病率一般在25%一80%不等,死亡率10%以上,嚴重時甚至全群覆滅。采用疫苗免疫接種可以控制或減少MD的發生,但不幸的是免疫保護并非完全有效,免疫失敗的情況時有發生,有的雞群免疫后發病率仍高達10%一40%,嚴重影響了養雞業的健康發展,成為養雞戶的頭痛事,不僅給養雞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又因無良好的防治方法,備受獸醫同行們的廣泛關注。
1. 免疫失敗的原因分析
雞馬立克強毒早期感染2006年12月,蘇北某孵化場出雛8000只小雞并于1日齡免疫雞馬立克氏病火雞皰疹病毒疫苗,2羽份/雞。第二天由兩個養殖戶購回飼養,其中一家購4000只苗雞,當飼養到80-140日齡期間,有部分雞出現食欲下降、消瘦、雞冠發白以及部分神經癥狀,并發生死亡,經獸醫解剖確診為雞馬立克氏病,該養殖戶共死亡約1000只雞,死亡率約為22%。而另一養殖戶同時購回的4000只雞生長正常。顯而易見,發病雞群早期感染了雞馬立克強毒。雖然雛雞在1日齡接種雞馬立克疫苗,但2周后才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自然環境中雞馬立克病毒毒力有增強趨勢江蘇蘇中地區有個孵化場,從1994年建場開始,就使用HVT苗,2006年開始部分使用CVl988液氮苗,多年來他們苗雞的馬立克氏病發病率在1%~2%左右,可是在2007年6—12月期間共出售10萬只苗雞,馬立克發病率上升到5%一6%左右,而同時期對江蘇其它五個市、縣走訪調查未發現保護率下降問題。因此該地區自然環境中雞馬立克病毒毒力有增強趨勢,也可能有馬立克病毒的變異株存在。
2. 綠膿桿菌的感染
2005年福州地區、聊城地區,2006年海安縣,2007年連云港市等都發生過雛雞接種疫苗后感染綠膿桿菌事件。每年都有1例一2例發生,一般情況是接種HVT苗10小時一24小時后,苗雞大面積發病死亡,死亡率少則20%,多則60%以上,不注射苗的公雛則無死亡。發病雞解剖癥狀為,頸部或腹部皮下有膠凍樣黃色水腫液,心包積液,心外膜出血,肝脾腫大,腦水腫出血等,這是由于注射所使用的器械消毒不徹底造成的,另外環境的污染,如雛雞的墊料刺傷也可感染綠膿桿菌。
3. 母源抗體干擾
HVT疫苗自1979年問世以來,分別發生過兩次較大范圍的免疫失敗案例,時間是1997年和2004年前后,反映較多的地區是廣東地區,這里除了其他原因外,母源抗體的干擾也是免疫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其它因素
在我們所接觸一些案例中,還有一些造成免疫失敗的其它原因,有的保存不當,運輸貯存過程中冷鏈的破壞而造成效價降低;有的使用不當,如不用馬立克苗的專用稀釋液,用生理鹽水等來稀釋苗,有的在專用稀釋液了如抗菌素等藥物,從而改變稀釋液的pH值和滲透壓,嚴重影響疫苗效價;還有的雖然按要求稀釋,但未在規定時間內用完,都影響免疫效果。另外雞群處于亞健康狀態,存在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網狀內皮組織增殖病、傳染性貧血、雞白痢、球蟲病等都可能造成免疫抑制。以上這些都是造成免疫失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