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是豬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又稱豬霍亂。是威脅養豬業的主要傳染病之一,按病程長短分為最急性型、急性、亞急性和慢性型。前三種類型的病豬體溫升高到40.5~42度呈稽留熱,耳后、腹部、四肢內側等毛稀皮薄處,出現大小不等的紅點或紅斑,指壓不褪色。血液中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皆明顯地減少。慢性型的則表現輕度發熱、貧血、消瘦、食欲時好時壞,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
現時常晨典型豬瘟或稱溫和型豬瘟,這是由毒力較弱的豬瘟病毒株引起的,潛伏期可自2~3周至11周,病程也較長,臨診僅顯你熱,有呼吸和神經癥狀,發病和死亡率都較低,但仔豬死亡率較高,成所豬常能耐過。
豬瘟的第六種類型是繁殖障礙型,也時常發生,此是由于懷孕母豬感染溫和型或強毒力毒株時發展成“帶毒母豬綜合征”所致;據報道,母豬懷孕期中,如接種減毒不充分的弱毒疫苗,或感染低毒力毒株,或免疫接種后產生的免疫力不充分,繼之感染強毒株,其自身不發病,但保有病毒并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呈現胎盤感染和妊娠母豬的繁殖障礙。其母豬食欲和精神狀況往往未見異常,但多數產出木乃伊胎、死胎(約占每窩仔豬的1/2~2/3);存活下來的仔豬被毛無光澤,皮膚色淡、發干,發育不良,并且出生后對豬瘟病毒(如弱毒疫苗)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接種豬瘟疫苗后不產生免疫應答。幸存的仔豬靠可從母豬初乳中獲得母源抗體獲得部分保護或因流行的毒株毒力較低而得以存活。其存活的時間長短不一,但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生長障礙,有的甚至出現肌肉震顫或犬坐姿勢或很快死亡。這種仔豬向環境中大量排毒,成為重要的傳染源,應及時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