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位管理大師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經濟良好發展,必須要有一批優秀的企業!換句話說,優秀的企業才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優秀的企業首先必須有優秀的企業家!筆者16年的咨詢生涯過程,基本見證了中國企業的成長與發展歷程,也時刻在觀察中國企業的得成敗失!一直在思考中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素!最近幾年尤其2015年,全國所到之處,有極個別的企業還是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絕大多數企業處境維艱,大多數企業家處在焦慮、迷茫和無所適從的狀態,甚至病急亂投醫,盲目投資盲目找“高人”指點,結果將企業帶入更加危險的境地,失去了發展甚至生存下去的機會與能力!讓人不免唏噓與痛心! 中國企業過往改革開放后30多年,基本上都是在低成本資源與政策機會(主要是央企國企)、打開國門后的全球低端低成本代工、社會意識形態開放后的溫飽型物質追求與享樂型貪婪創造的巨大內需這三大浪潮中發展起來的。而且,國家在建國后經歷長時間的階級斗爭、政治動蕩,經濟建設能力及管控體系都很弱,滯后于改革開放后經濟的爆發式增長,無意中給了中國企業野蠻生長的巨大空間與土壤!有點起步資源、膽子大、有關系、能吃苦就能揭竿而起、聚合資源、跌跌撞撞闖出一片天地來!還能活得很好!國家也因此富強起來! 在廣東、福建我接觸服務過的很多企業,第一代老板很多大字不識幾個,要嘛被窮困所逼、要嘛機緣巧合抓住一個機會……邊干邊學,懵里懵懂就做到幾個億、幾十個億,有些老板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多少資產。央企國企也是交了更高的學費、耗費了無數的國家資源才學會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化的商業能力過渡。但是,一直到2008年,中國企業一路都在野蠻式發展、高利潤增長,無暇也沒危機意識考慮現在面臨的困境,加上中國政治經濟體制使然(尤其各級政府GDP政績導向),一方面各行各業(包括國計民生的保障型產業)紛紛逐鹿中原、重復投資,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庫存高企,另一方面,企業只關注粗放型產能投資、搶占市場,很少對企業的可持續經營的戰略規劃、核心競爭力打造重視與投資!這就導致了中國企業目前普遍虛胖的景象:大多數企業人多、廠房多、設備多、門店多、錢多,但可以和世界優秀企業一較長短的產品、技術專利、商業模式、管理水平卻很弱,規模很大而盈利能力只有世界優秀企業的五分之一。 2008年開始,美國、歐盟、日本等強大經濟體步入經濟危機循環周期,需求銳減,中國出口持續大幅度下滑至今,國內需求也因人口結構、消費結構變化、傳統消費拐點的到來而迅速放緩,基礎性投資的邊際效益越來越低;這就意味著,一方面蛋糕越來越少,僧多粥少,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導致競爭惡性化,而且,各種成本持續增高,中國企業普遍進入微利時代、虧損狀態、甚至破產倒閉倒計時狀態!由此產生惡性循環讓國家經濟下行、就業壓力劇增、居民消費意愿下降……連鎖反應就很明顯了。 雖然政府在2008年投入4萬億刺激讓整體經濟反彈的一年左右,但很快又出現了下滑;2012年政府的第二個4萬億還是曇花一現,止不住的往下滑,而且,中國經濟何時能復蘇、回歸到7%以上的高速增長,可能誰也無法預見,倒是進入長期的緩慢增長、下滑狀態是確定的! 值此經濟環境之下,中國企業路在何方? 個人以為,真正優秀的企業不是在順風順水的商潮中如魚得水成長起來的,而是經過復雜多變、競爭惡劣的商業沙漠后生存下來,剩下的才是勝者!全球很多百年老店及優秀企業都是如此! 那么,中國企業如何渡過與面對目前的壓力與挑戰呢? 首先是信心 中國經濟整體下滑、各行各業產能過剩、成本高企、競爭激烈……的確形勢逼人、現實嚴峻,但是,中國目前穩定的社會、6%以上的經濟增速、龐大的內需基數、成熟的商業生態與工業基礎、政府雄厚的經濟實力及足夠騰挪的政策空間……是很多國家都沒有的、需要很長時間建立的。所以說,無論如何,中國目前至少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日本強太多。當時的日本國家經濟處于崩潰的邊沿:物資奇缺、假貨盛行、社會動蕩、人力不足,以致于政府部門不得不依靠山口組等黑社會幫會幫助維持社會秩序。可是,日本卻在短短20多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涌現了一批全球矚目的企業。回顧歷史,其實日本企業就做了很單純、回歸商業本質的諸如5S運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的精益改善,依靠這些商業管理變革運動杜絕浪費、規范細節和提升效率、保障全球化的產品性價比,不僅成就了無數世界一流的企業,還沉淀了良好的工業文明文化基因,促使日本商業群星璀璨、百花齊放。對中國政府、最中國商業環境、對中國教育與科研、對自己企業、對中國消費者的信心是中國企業走出迷茫與困境的根本保障! 其次是用心 和君集團早就預言顛覆式創新、重組優化及國際化等三大經濟浪潮將席卷中國乃至全球,實際上眼下已經開始了。國家全力支持的“雙創活動”就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無論互聯網等新經濟還是傳統產業,各行各業都在整合重組、強強聯合。如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的合并、南車北車合并……等,不少企業在“一帶一路”、“亞投行”國家大戰略之下正在國際化市場拓展、轉移過剩產能,上市注冊制即將實施、上海科創板啟動……中國企業家必須要抬起拼命拉車的頭,用心看清大勢,系統審視所在產業及企業現狀,制定清晰的企業發展戰略,讓企業必須大方向正確、做正確的事。目前形勢下,企業是經不起戰略性失誤的,市場是不會像過去一樣給你足夠的戰略回旋與糾錯余地的,一步踏錯就可能萬劫不復!某國企因為國企普遍存在的治理結構不健全問題導致企業發展戰略定位、重大決策及用人(國企領導很多都是國資委派遣,不少領導官員出身,根本不職業)一連串的失誤,結果2年多損失將近20個億。這些商業浪潮與大勢如果看不清,心中一直困惑與焦慮,就如德魯克大師所言,您的企業沒有處在戰略狀態,是很危險的! 再就是狠心 中國企業在今天的新常態下,對政府之手違背市場化規律的大規模投資刺激不要再抱太大希望了,過去的資源導向、關系導向、機會導向也基本行不通了,等靠要無法支撐企業持續發展下去,必須痛定思痛、靠自己救贖自己。如何救贖自己?要狠心放棄過去商業套路與邏輯,學會回歸商業本質、回歸價值初心!一個企業如果已經沒有社會價值或者說價值產出比嚴重倒掛,就要勇敢的轉型!在鋼鐵、煤炭、汽車、礦上機械、服裝、基礎性普通制造、地產、建筑……等產能嚴重過剩的領域,如果你的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沒有一定的位勢及核心競爭力,還不如選擇放棄,放棄有時是需要大智慧、大決心的,放棄其實也是一種漂亮的轉型。例如某地方一化工集團企業,雖然有大型央企入股,但研發能力不足,產品技術能力傳統,嚴重產能過剩,2014年的開工率不到60%,企業直接銀行負債將近120個億,總資產也就100來億,2014年營收才70來億,嚴重虧損,還污染嚴重……這樣的企業除了當地政府GDP的貢獻及1000多人的就業貢獻外,實在想不出其存在的社會價值何在?對這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對當地社會經濟健康發展有何正面價值?當然,如果找準了消費升級的新需求,研發技術、制造工藝技術、商業模式能夠成功快速換代升級,以滿足甚至引領行業發展,那是必須狠心全力以赴突破的。還有就是下狠心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強強聯手、兼并重組、抱團取暖,我想國家供給側改革也基本是這個指導思想,國家也是下狠心整治與引導傳統的、產能過剩的企業轉型! 第四是核心 前面分析了我國企業野蠻發展成長歷史軌跡決定了我國企業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必須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其相對概念和絕對概念,相對概念是面對不同的消費需求、不同的競爭環境、不同的政商環境、不同的商業生命周期……企業必須適時推陳出新、升級換代自己核心產品力或核心商業模式,甚至創造社會獨特價值,這就是常說的企業創新。縱觀全球商業發展史,每一次的社會危機或戰爭之后就會是一次人類工業文明大發展的機會,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了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的崛起,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了美國與日本的崛起,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必將成就中國。中國企業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沉淀了很多工業文明與商業文明基礎:市場機制、科研、工藝技術、人才等,這些也是移動互聯生態發展的必須基礎。這些基礎給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或者叫商業革命更合適)的足夠儲備與后勁;同時,中國經濟結構快速調整轉型、就業壓力緩解、社會價值與資源分配市場化進程……等問題解決促使國家下定決心不“破”不立,破除原有沉重的商業體系、破除傳統的商業思維、破除資源的壟斷與獨大……破的最好方式就是釋放全社會的商業智慧與先進生產力,所以,克強總理親自主持推進的“全面創新、全民創業”雙創活動紅遍祖國的各行各業、大江南北。中國企業顛覆式創新恰逢其時,而且,華夏民族靈巧的心智、過人的智慧、堅韌的性格、對夢想的激情追求讓我們社會從來都不缺創意和創造。2015年走南看北,已經看到很多中國經濟的希望:某傳統建筑企業兩年前毅然轉型,投資創辦中國百合愛情谷,將一片群山環抱、綠水環繞的灘涂地打造成集百合(花)種苗培育、花卉銷售、百合為原料的系列健康食品保健品、百合愛情主題旅游、中西式婚禮……等一體化、全產業鏈的新興綜合商業體,剛剛一期工程完工,僅僅2015年國慶長假就接待游客30多萬人,收入數千萬元。某公路港物流企業,利用移動互聯技術與商業思維,以線下全國公路港連鎖平臺為流量入口,整合物流雇主、貨運公司、司機、商家、貨物、車輛……等資源到云平臺,不僅衍生出無數可想象的商業機會與模式,還利用信用檔案體系、流量大數據規范與優化物流業態的亂象、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解決了社會治安、稅收流失等社會問題,獲得各地政府及資本市場高度認可,發展前景光明。四川瀘州一北郵的碩士畢業生只因看家鄉鄉親還比較貧困,就放棄優越舒適的工作與生活,夫妻兩用自己的積蓄回鄉投資、帶動鄉親們種植高附值中藥材天麻,和科研機構強強聯手,短短幾年,不僅種植大獲成功,還開發出系列的保健食品與保健品,獲得資本市場頻頻青睞,正在快速發展,央視有過追蹤報道。 2015年筆者代表和君集團,作為特邀專家參加了好幾次“雙創”活動及其項目路演評審,加上2015年看過很多企業的創新項目與投資,發現“雙創”活動的初衷及戰略意義毫無疑問是很好的、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必須的,全國從中央到省、市、縣,甚至一些經濟發達的鄉鎮,都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政府不僅搖旗吶喊,還組建專門班子、搭臺子、定政策,還投入大把銀子定向支持扶持創業與創新,這是很好的事;從就業角度而言,失業回鄉農民工、大量意愿性(過去是被迫式就業)就業的年輕人、相當一部分職業倦怠后的夢想型創業的中產階級……都需要良好的創業與創新環境。但目前創新缺乏專業的引導、整體規劃,資源投入效率及創業創新成功率堪憂。 主要問題集中在: 1、政府職能部門直接主導創新創業項目的立項、評審選拔、獎勵、資源分配……這又錯位了,姑且不論政府職能部門有沒有這個精力、人力和物力,僅僅就專業度而言就問題一堆了。目前各地政府基本的做法是各級下達任務,給政策給資金支持各種創業創新孵化平臺與機構,、從社區、、街道、園區、就業局、科技局開始層層選拔上報,過程中找一些不同級別的學者教授、政府離退休官員、當地實力或關系企業家、商會協會領導、培訓機構講師、甚至保險機構、銀行、投資機構(還相對專業的多)……等沒經過專業訓練、連創新為何物都不是很系統認知的各路神仙,在會場、在媒體前、在大講臺上……對創新創業者及其項目評頭論足、說長道短、妄下結論。結果,真正好的項目及優秀創業創新人才被忽略,錯配資源,讓國家支持資源沒有真正用在刀口上,而且,還誤導創新與創業者。例如某現場某教授直言不諱沒有互聯網基因的項目就沒有未來,時下各地創業創新項目10個中9個是O2O、大數據、云計算……等概念的,說的云里霧繞,可大多數項目連最基本的商業本質(客戶價值創造)問題及商業邏輯都沒想清楚。 2、企業的創新最容易的是成長性創新,意思是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消費者價值判斷、對產品技術能力、對商業模式、對管理、經濟實力、人才隊伍……有相當的基礎積累后,創新的成功率最高的、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完全從零開始、幾個剛畢業的完全沒有市場認識沒有企業運營經驗沒有資源的創業創新談何容易?所以,最經濟的創新群體應該是央企國企、上市公司、大企業、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應該做好帶頭作用。我們都知道德國的發展是目前幾十年來最穩定的,甚至越來越強勁,為什么?因為專注、堅持與持續創新。德國企業生產的一口鍋可以用100年,德國家庭用的鍋很多都是奶奶傳下來的;我家的洗衣機是2001年買的西門子的,用了十幾年從沒出過問題,目前還是一樣的洗滌品質;我用的荷蘭飛利浦剃須刀也已經用了9年了,還摔過幾次,還是一樣的品質。我是個很愛國的大叔,很多東西都支持國貨,可總是有差距的。比如手機,就國內最好的品牌,使用之下,無論性能還是售后服務和真正的國際品牌還是有差距的。這說明我們企業本質的東西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一說到創新,很多企業就進入誤區:一定要從頭來過、一定要移動互聯轉型、一定要高端人才、一定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一定有風險。其實,創新是一種意識、一種思維模式、一種職業興趣與習慣、一種教育結果(姑且不論我們國家教育的教條與缺失,就學生結構而言,我們高校在校大學生比例最大,而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比例最大)。創新可以隨處存在,不是非要O2O、大數據、云計算才叫創新,而且,我固執的認為,移動互聯技術與思維的確改變了世界,互聯互通互享讓世界更加簡單直接、更加高效、更加互動,也能從背后偵測很多規律與機會,也能改變商業模式及優化產業機構……但是,移動互聯不能替代一切,沒有產品力(這是需要時間、專注、科技、工藝、人才、資源的持續投入的),移動互聯+什么? 3、企業的創新嚴格的講分為產品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相對容易,很多企業熱衷于小成本辦大事、獲取短暫成功或輝煌,但這個生命周期也是很短的、不可持續的;產品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復雜程度高、投入相對多一些、周期長一些,很多企業就不愿意或者沒有耐心投入與堅持,但恰恰是這樣的投入與堅持才能真正讓企業與眾不同,例如德國產品、蘋果手機、稻盛和夫的京瓷,這種投入都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成為時代的經典! 第五是初心 中國企業在過往幾十年的野蠻生長過程中,習慣了低成本、高利潤、賺快錢的狀態,而且,巨大的商業誘惑及狂躁虛榮的社會意識形態,讓不少企業家迷失了商業本質,忽視了商業規律,丟了敬天愛人的商業倫理,目前,消費者越來越成熟,法制越來越健全,消費升級越來越快,未來的商業一定是回歸人心與人性的時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行為都必須以尊重人性、做到天(互動體驗平臺)地(交付與服務)人(用戶)和諧,才能走出困境,才能可持續發展!中國經濟也才可能重新走上高速發展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