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青年雞指7一20周齡的母雞。即育成雞、中雛、大雛、童雞。離溫后養育到性成熟前的未成年雞。生長發育比較迅速,是骨骼生長發育的主要階段。青年雞的飼料成本大約占青年雞養殖成本的80-85%,占整個產蛋雞飼養過程總成本的10-15%。
青年雞并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即這個階段并不產蛋),養戶護理起來可能沒那么精心,甚至很多養殖戶為了節省飼養成本而選用質量較差、營養物質含量較低的原料,或減少飼喂量。但這種投機取巧的方法往往得不償失。其實蛋雞育雛、育成階段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細節,措施得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巧1:育雛早期用間歇式光照
對于封閉式飼養的海蘭和羅曼蛋雞(海蘭雞前7天,羅曼雞前7-10天),建議采用間歇式光照進行養殖。即每光照4小時之后采取2小時避光養殖。一般而言,雞群中有強弱不同的雞,這種間歇式的光照方式可同步雞只的活動和飼喂,建立更規律的休息和活動習慣,提高第一周雛雞的存活率。
目前,大部分的雞場在育雛第一周都是采用24小時不間斷的光照。建議采用這種光照策略的養殖場在此后 每周減少2小時光照時間。到7-17周發育較快的階段,基本維持在8-12小時的穩定光照。18周達到標準體重之后,光照再逐漸增加。夏天雞舍溫度高,雞體重增加慢,如果到第8周體重還未達標,那就需要延緩光照減少的時間,以便給其更多時間采食。
技巧2:7-8天齡斷喙
斷喙可以減少雞群發生啄肛和飼料浪費。目前,中國很多養殖場中激光斷喙法已經逐漸普及,這種機器同時還可以注射疫苗。實踐中,盡量避免在雞只生長最快的6-12周。養戶可考慮在7-8天齡進行斷喙,這段時期斷喙對雞的應激比較小。
此外,可在斷喙前兩天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K,以減少斷喙之后的出血現象。斷喙后建議增加飼料鋪墊厚度,適當提高料槽位置,降低乳頭飲水線壓力,降低斷喙給采食帶來的不利影響。如果第一次斷喙失敗,建議12周之后(例如90天)進行斷喙。但第二次斷喙時間也不能太晚,不能等到開產前斷喙,否則會影響產蛋。
技巧3:每只籠養面積為310cm2
相較于平養,籠養青年雞可降低每羽蛋雞的飼養成本,管理效率更高,也避免了球蟲等寄生蟲病的風險。適當地降低養殖密度,也可以增加育成蛋雞的體重和產蛋量,建議籠養蛋雞每只所占的飼養面積為310cm2(蛋雞品種:海蘭褐。其他品種蛋雞可參考此數據適當調整)。
技巧4:按照生長標準曲線飼喂
雛雞在6周齡前主要發育的是免疫、消化系統;6-12周主要為骨骼、肌肉和羽毛的發育;13-18周主要發育的是輸卵管和脂肪。
部分養戶采用“減料”控制成本,導致青年雞前期體重較輕,為了使其在產蛋前達到標準體重,又會在13-18周增加飼喂量,但增加的主要為脂肪。這種骨架小且肥的雞在產蛋初期的產蛋效率與標準值或相差無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產蛋率將持續低于標準體型的蛋雞值。
正大康地集團技術顧問哈森介紹說,試驗表明,“減料”使得雞體重輕采食量低,每只育成階段、產蛋時的的飼料成本會分別降低0.66元、只1.77元。然而,在整個產蛋周期中,“減料”雞的產蛋總量較正常雞少了690克/只(按照9月平均蛋價估算,大約為5.1元的收益)。除去“節省”的飼料,“減料”導致每只雞最終少賺2.67元。
技巧5:堅持監測體重
“體重是評估育成雞飼養狀況最直接的指標。”中國大荷蘭人公司蛋雞設備的技術總監斯特朗建議,每個育種公司都會對雞的不同階段有生長指南,要根據這個指南進行體重監控,并將均勻度控制在80%以上。
搜牧小編認為,科學有效的監測方法至關重要。對于前30周的蛋雞,需要每周都測量一次體重,此后可減少至每2-4周稱重一次。稱重時,需要對多個雞籠的雞稱重。對于目前多層籠養的雞舍而言,可從每層前、中、后不同區域選擇多個雞籠的雞進行稱重。一旦選定,此后每次都是稱這幾籠的雞,且籠中的每只雞都需要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