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屠宰場因健康原因而進行的額外的修剪,例如切掉膿腫和腹膜炎的部位,也會降低胴體重從而影響屠宰率。有些情況下,胴體重是在冷卻后測量的,而不是冷卻前。這種情況下,屠宰率也會受影響,因為熱胴體的重量會比冷胴體高1.5-2%,因為冷卻過程中會因水分蒸發損失重量。根據歐盟立法,熱胴體重換算成冷胴體重需要進行2%的調整。此外,如果留舌的話,需要再扣除0.3kg。哪些屠宰前因素會影響屠宰率?主要的影響屠宰率的屠宰前因素是影響豬的宰前活體重的因素。這些因素如何能夠優化呢?稱豬的準確度和精度對活豬和胴體都要盡可能獲得準確的重量。要對你的稱重籠進行維護和校正。品種肌肉發達的品種會生產出更重的胴體,因此屠宰率會更高。皮特蘭和比利時長白豬的屠宰率傾向于高于大白,而后者的屠宰率又會高于塔姆沃思或格羅切斯特老花點。體重通常地,豬的體重越大,屠宰率就越好。這是因為豬胴體重的主要成分,肌肉和脂肪,它們的發育比內臟的發育較遲。大白體重從70kg增至120kg,其屠宰率會增加5%,體重每增加10kg屠宰率會提高1%。性別未去勢公豬屠宰率會比去勢公豬低1%,比后備母豬低大約1.5%;這是因為繁殖器官重量差異造成的。日糧策略飼喂水平和日糧組成都會影響屠宰率。日糧如果纖維含量高,那么就會較難消化,屠宰率就會降低,而營養濃度高的日糧則會提高屠宰率。畜舍系統秸稈墊料上養的豬屠宰率低于全漏縫地板系統。屠宰前斷水/料如果豬被斷料,那么它就會動員身體組織,用來提供能量,維持身體的重要功能。與僅斷料4小時相比,給豬斷料24小時會造成期初活體重喪失3.8%,胴體重減少2.1%。最佳斷料時間:8-12小時。運輸應激豬從豬場到屠宰場的運輸過程是一個主要的宰前應激。據發現,6小時的運輸會造成胴體重降低1kg,對應屠宰率降低2%。能夠實現多大的改進?沒有任何一種因素組合能夠讓每家豬場的屠宰率都獲得提高。每家豬場需要搞清楚自己的現狀,并且找出可能實現改進的方面。專注于提高胴體相對于或體重的重量。品種、行被和或體重都很重要,但是,如果這些因素保持恒定的話,那么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腸道內的飼料量,以及豬是否因宰前應激而喪失胴體重。執行正確的斷料時間(8-12小時)并且最大限度降低宰前應激是提高屠宰率最直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