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葡萄球菌病又稱傳染性關節炎,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禽類的一種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化膿性關節炎、皮炎及龍骨粘液囊炎、滑膜炎。雛鵝感染后,常呈急性敗血經過,死亡率可達50%。
一、病原
病原通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該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80℃30分鐘才能殺死,常用消毒藥需20—30分鐘才能將其殺死。
二、流行病學特點
該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鵝的皮膚、羽毛和腸道中都有存在。各種年齡的鵝均可感染,幼鵝的長毛期最易感。鵝是否感染,與體表或粘膜有無創傷。機體抵抗力的強弱及病原菌的污染程度有關。傳染途徑主要是經傷口感染,也可通過口腔和皮膚感染,也可污染種蛋,使胚胎感染。
本病常呈散發式流行,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雨季、空氣潮濕的季節多發。雛鵝密度過大,環境不衛生,飼養管理不良等常成為發病的誘因。
三、癥狀與病變
敗血型癥狀表現為:患鵝精神萎頓,嗉囊積食,食欲減退或不食,下痢,糞便呈灰綠色,胸、翅、腿部皮下有出血斑點,足、翅關節發炎、腫脹,病鵝跛行。有時在胸部或龍骨上出現漿液性滑膜炎,一般病后2—5天死亡。關節炎型癥狀為:常見于脛、跗關節腫脹,熱痛,跛行,臥地不起,有時胸部龍骨上發生漿液性滑膜炎,最后逐漸消瘦死亡。臍炎型為:腹部膨大,臍部發炎,有臭味,流出黃灰色液體,為臍炎的常見病因之一。
敗血癥的病變可見全身肌肉、皮膚、粘膜、漿膜水腫、充血、出血;腎臟腫大,輸尿管充滿尿酸鹽。關節內有漿液性或漿液纖維素性滲出物,時間稍長變成干酪樣;龍骨部及翅下、四肢關節周圍的皮下呈漿液性浸潤或皮膚壞死,甚至化膿、破潰;實質器官不同程度的腫脹、充血;腸有卡他性炎癥。關節炎型為關節腫脹,關節囊中有膿性、干酪樣滲出和;關節軟骨糜爛,易脫落,關節周圍的纖維素性滲出物機化;肌肉萎縮。臍炎型則見卵黃囊腫大,卵黃綠色或褐色;腹膜炎;臍口局部皮下膠樣浸潤。
四、診斷
根據癥狀和典型病變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做病原學檢查。
五、防制
本病的防制措施主要是做好平時的預防工作,一是消除產生外傷的因素;二是搞好環境衛生,定期消毒;三是加強飼養管理,注意通風,防止雛鵝擁擠,防止潮濕等。
一旦發病,應及時隔離治療或淘汰,對大群投藥預防。治療藥品為:
①青霉素,按雛鵝1萬單位,青年鵝3—5萬單位肌肉注射,4小時一次,連用3天。
②磺胺五甲氧嘧啶(消炎磺)或磺胺間甲嘧啶(制菌磺),按0.04—0.05%混飼,或按0.1—0.2%濃度飲水。
③氯霉素,按20毫克/千克體重肌注或內服,1天2—3次。
④氟哌酸或環丙沙星,按0.05—0.1%濃度飲水,連飲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