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脾臟壞死病在各種日齡鴨均有發生,但本病常發生于4~5日齡雛小鴨,傳播速度快,發病雛鴨病死率高達80%~100%,全群死亡率約在5%~80%,其中以雛鴨的死亡率最高,給廣大養殖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搜牧專家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該病的治療方法。
1.發病情況
2013年4月,柳州市郊區某一養殖戶購回2日齡雛鴨3000只,常規飼養至第4日齡開始發病。主訴,雛鴨精神沉郁,縮頸垂翅,后驅向下彎曲,無力而不愿走動,拉黃色和綠色稀便,嚴重者癱瘓,出現死亡130只。死鴨多為中等個頭較大,養殖戶最初以為是雛鴨花肝病,用鴨肝病毒的藥物和頭孢類藥物治療無效,又死亡128只。
在整個發病期總計有421只發病,死亡258只,發病率為14%,死亡率為61.2%,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
2.臨床癥狀
病鴨精神委頓,扎堆縮頸,嘴拱地,兩翅下垂,搖頭,呼吸急促,下痢呈白色、黃白色或綠色稀便,臨死前頭多觸地,頸向背彎曲和兩腳麻痹或抽搐。
3.剖檢變化
脾臟腫大,質脆,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壞死點,嚴重者可見脾臟呈紫黑色、灰綠色或大理石樣,膽囊腫大,膽汁滲出病變,腸道輕微覆蓋一層黃白色滲出物等。
4.治療
加強飼養管理,注意環境衛生消毒,補充營養,減少應激反應等。本病可能與種鴨有很大關系,另外通風不良,密度大,濕度大,應激等都是發病的誘因。各種日齡鴨均有發生,但大部分集中在4~20日齡之間,死亡率不等,雛鴨死亡率高,青年鴨、成鴨多表現為癱瘓,死亡率較低。
搜牧小編提示采取以上措施治療3天后,整群雛鴨病情會得到控制,死亡數量明顯減少,再連續用藥三天,其余163只病鴨痊愈。全群使用“茵陳蒿散”(主要成分為茵陳、柜子、黃柏、郁金、柴胡、豬苓等)、先鋒噻呋,按說明書劑量混合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