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場的建立都是養殖戶獲取收益的基礎,要想獲得收益還需經過日常的經營管理才可以獲得利潤。而養殖戶在管理雞場時必須注意對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不能未獲取收益而破壞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每一個養殖戶應具有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和國土等意識。1.環保意識世界上人類共同擁有和賴以生存的只有一個地球,保護它是全人類共同的神圣使命。養雞業在為人類提供優質雞蛋、雞肉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糞便、污水、有害氣體和有機廢物。養雞規模越大,其排放量越大。如一個飼養量20萬只雞位的蛋雞場,1年排出上萬噸雞糞,15萬~20萬立方米污水,若處理不當會造成環境污染。當前,家禽飼養中對環境的主要污染是氮(以糞便和氨氣形式)和磷。如前述,飼糧蛋白質水平過高 (特別是蛋能比過高),蛋白質中氨基酸平衡性差,都會使雞對蛋白質的利用效率降低,既浪費蛋白質飼料,提高飼養成本,同時使對環境的氮污染加重。雞飼糧組成中籽實類及其副產品飼料占相當大的比重。這類飼料含總磷量高,但其大部分(65%~80%)磷與植酸結合(植酸磷),家禽對植酸磷利用能力低。據報道,幼禽對植酸磷的利用率為30%左右,成年禽約為50%。因此,僅靠植物性飼料中所含磷不能滿足家禽的需要,須另外添加無機磷源(主要為磷酸氫鈣、骨粉,魚粉、肉骨粉等亦屬此類),而使飼糧中總磷量提高。當今世界范圍內無機磷源匱乏,已成為占飼料成本中第三位較昂貴的飼料原料,1克無機磷的價格遠遠超出1克優質蛋白質的價格。一方面加大了飼料成本,同時從糞便中排出大量的磷,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當在禽飼養中采用高銅、高鋅時,會顯著增大銅與鋅的糞便排出量。無論飼養規模大小,即或是散養戶,在選擇或安排養雞場所時,一定要有環保意識和以人為本的觀念。在規劃時,應把人的生活環境、雞的生產環境和養雞場廢物的處理等三方面放在同等地位來統籌安排,應將其貫穿于設計、施工和生產三個環節的全過程。2.國土意識我國幅員遼闊,但耕地有限。據統計,可利用耕地只有10667萬公頃(16億畝),人均占有耕地僅 867平方米(1.3畝)。隨著人口日益增加,現代化經濟不斷發展,以及農村逐步向城市化過渡,耕地還會減少。發展養雞業也要占用一定面積的土地,有一個小而全的5萬只雞位的現代化商品代蛋雞場,占地就有14.87公頃(233畝)之多(包括孵化廳、育雛育成舍、蛋雞舍、飼料加工車間、蛋庫、辦公室等)。養雞業應本著節約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多利用荒地、山坡地的原則。在辦養雞場時,一般應按當地可利用的不適宜耕種的土地面積來確定適度的飼養規模,而不能像過去那樣,先確定規模,而后再去征用土地。3.節能、節水意識20世紀70年代,在把我國機械化養豬和養雞場搞上去的口號下,全國上下掀起了建設現代化大型雞場的高潮。當時所建的多為全封閉式集約化雞場,采用人工光照、機械喂料和強制性通風,少數雞場還采用機械集蛋和清糞。據統計,全封閉雞舍每只雞位的年耗電量為 10千瓦·時,半開放雞舍為2~5千瓦·時(開放程度不同),全開放型為0.5千瓦·時,卷簾式開放型雞舍0.45千瓦·時。可見雞舍類型不同,耗電量的差額是很大的,相差10~20倍。我國能源供應仍然緊缺。因此,在確定飼養方式、養雞設備選型時應充分考慮節能問題。我國淡水資源匱乏,年平均降水量為 600毫米。1988年我國人均占有水量為2474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口均值的1/4,目前降至2300立方米。母雞每天的飲水量約為采食量的1.5~2 倍,因此在選擇飲水器時,應購買節水型產品。如與開放式V形槽式供水系統相比,封閉式乳頭供水系統可節約用水量81.35%,節約墊草消耗量56.3%;且飲水清潔衛生,各種有害氣體濃度下降,提高產蛋率13.79%,經濟效益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