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豬料談起,把母豬飼料配方的一些盲點說清楚,畢竟母豬是養豬業的火車頭,想把豬養好就得從母豬著手。
1 母豬料的激素調控
談到懷孕母豬料,有兩個問題我必須先提出來供大家思考:
①為什么配種后的前三周,母豬喂料量那么少(1.5kg以下)?
②為什么懷孕母豬飼料配方中必須使用大量的麩皮(150-250kg)?
我問過很多同行,大家都說反正配種后就是要降低飼料量,添加大量麩皮可以提供纖維,防止便秘。這些答案或許部分是正確的,但是我覺得還不夠深入,不夠全面。
配種后的前三周,我們必須確保母豬受精卵的著床和發育,如果受精卵停止發育,也就是母豬廣義上的流產,對產仔數的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這個階段的黃體素(PROGESTERONE)分泌量非常重要,黃體素是專門用來維持懷孕的激素,黃體素和雌激素(ESTROGEN)是相互拮抗、彼消我長的兩種激素,只要降低雌激素就可以提高黃體素,因此配種后的前三周必須迅速的降低雌激素,提高黃體素以保障胚胎的成長。那么到底什么東西可以降低雌激素呢?
血糖就是最佳的雌激素調控因子,降低血糖就可以調降雌激素,所以我們在母豬配種后立刻降低飼料量讓母豬處在低血糖的狀態,降低雌激素,拉高黃體素來確保胚胎的穩定著床,提高胚胎存活率,這就是為什么配種后的前三周要降低飼料量的真正原因。
了解了這個道理后,大量使用麩皮的謎底也就解開了,我們在懷孕母豬料中使用麩皮取代玉米,大量的降低飼料中玉米糖類含量,使懷孕母豬飼料處于相對低糖的狀態,提高母豬黃體素分泌量,保障整個懷孕期的安全順暢,這才是使用大量麩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我的見解:掌控母豬的內分泌系統就是生產優質母豬料的鑰匙。哺乳母豬料的營養概念和懷孕母豬恰恰相反,我們要提高糖類、優質蛋白、高熱能,當然還有很多生理調控技巧,筆者不方便談得太細,畢竟我還領了兩岸企業的技術費用。
2 攻胎料的問題
回到大陸后,我發現大部分的養豬場都是在母豬分娩前20-30天使用哺乳母豬料攻胎,也就是擔心懷孕母豬料太差,營養跟不上后期胎兒的發育,只好使用哺乳母豬料來補充營養,這好像和前面談的母豬生理調控理論相抵觸,也就是一個階段的豬卻用了兩個階段的料,感覺上很奇怪,這又讓我想到國內的出生小豬問題。
出生窩重總是比較輕,出生頭數及存活率也比較低,分娩期間也比較長,似乎國內的飼料企業不太重視懷孕料,尤其是很多懷孕母豬預混料比玉米還便宜,真是不可思議。好歹也應該在懷孕母豬的營養基礎上做一檔懷孕后期料,正正規規的提供懷孕后期的母豬營養。我知道有一些大豬場以及飼料廠已經開始在做了,這是好現象。至于一般豬場短時間內可能改不了長期的飼養習慣,但是如果想改善10日齡乳豬的存活率,想養活小豬,想多生一些小豬,飼養習慣終究是要改變的。
3 其他的母豬問題
很多常見的問題累積起來就會大大的影響母豬生育率及乳豬的存活率。例如,常常碰到分娩時間過長的問題,造成小豬悶死,損失也很可觀。還有難產問題、重胎時候的流產問題、蹄筋發炎造成母豬不能站立以至于母豬淘汰問題,更嚴重的是斷奶后的母豬重發情問題,包括發情時間長、不發情或假發情,造成豬場嚴重的損失。
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營養的手段去降低或排除的。設計飼料配方時,優先考慮問題的處理然后再思索如何提供營養,這樣做出來的母豬料才會好用。生產母豬料必須全面考量,營養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母豬料的采食量太重要了,懷孕母豬必須要用限食的手段來達到母豬生理調控的目的。這時候母豬的飼養管理和母豬料同等重要,不管多好的料如果飼料管理不到位都將造成豬場的巨大損失。我發現有的豬場的飼料槽長霉了也不清洗,殘留的料也不弄干凈,問他一餐喂多少料也不知道,這怎么能把豬養好。
4 哺乳母豬料的幫手—教槽料
一般人都認為教槽料是提供乳豬營養的飼料,其實教槽料對母豬本身也非常重要,尤其是高產母豬,帶的小豬比較多,隨著乳豬一天天長大,母豬的奶水再怎么樣也供不上,如果采食量不足的話,母豬就會掉膘,這時候提供好的固體料來補充小豬營養,減輕母豬的負擔至關重要。母豬掉膘太嚴重時,排卵數會降低,發情期會延長。
一般而言30kg以內的掉膘,還可以忍受,超過35kg就會造成上述的負面影響,甚至于造成小豬的營養性腹瀉。提高哺乳母豬的采食量,使用適口性好的母豬料可以大大的減少掉膘問題。
教槽料的基本概論:
教槽料是一檔從液體飼料(母乳)轉換成固體飼料的乳豬營養食物,我們也可以說教槽料是一種轉換料,既然是轉換料,就是要讓乳豬從吃母奶改變為吃飼料的過程平順(愛吃不拉),這最重要。至于料比如何,長得快不快,先不談這個,只要轉得順,養得活,這才是使用教槽料的真正目的。
1 好教槽料的五大指標
① 教槽速度快
斷奶前7-10天的豬,可以邊喝奶水邊吃上飼料,這樣子既能補充乳豬營養,又可以減少母豬的負擔,讓乳豬認識和習慣新的飼料形態。
② 離乳當天很快進食
母豬移開2-3小時后,乳豬就得吃上飼料,否則乳豬容易掉膘,特別是夏天,有的飼料豬不吃,餓了一整天,漂亮的乳豬一下子就萎縮掉了,想要再補回來可不容易,這就會產生過渡不順的問題。
③ 飼料容易切換
不管你現在正在使用哪一種料,如果覺得不好,想試試其他的料,那么新的料放到料槽后必須馬上能夠切換采食,這才是一檔好料。
④ 病弱豬采食
能夠讓病弱豬吃得下的料一定不會離譜,豬只要吃得下就可以養得活,這才是最實際的。
⑤ 豬好養、育成率高
好的教槽料養起來順手,豬沒啥毛病,肚子吃得鼓鼓的,腸道容積增加,保證了后續保育豬的發育和成長,奠定存活率的基礎。
2 教槽料正確的使用時間
以斷奶日為基準,斷奶前一周到斷奶后兩周是使用教槽料最適當的時間。我發現有些豬場為了省錢的關系,斷奶后五天就換成保育料了,好不容易乳豬才從母乳換成固體飼料,剛一習慣馬上又換料,這對乳豬是雙重應激,乳豬適應不過來的。不要急,多吃幾天教槽料比較有保障,反正一頭乳豬最多也才吃2kg料而已,省不了多少錢的,搞不好損失的都比省下來的還多,不是嗎?
3 新的教槽料觀念
隨著科技進步以及飼養水平的提高,教槽料已經從原來單純的營養供應轉變為具有其他特殊功能的飼料,我們稱之為功能性飼料。就像我們喝的水一樣,加了一些礦物質后就變成功能性的運動飲料。
功能性教槽料必須具備良好的抗應激、抗疾病、促生長功能,只要能夠提高乳豬存活的因素都得考慮進去,這也才能充分體現功能性飼料的價值。
在國外,使用大量的生理調控產品和免疫球蛋白(抗體)來提高教槽料功能。國內由于飼料法規的原因,可能還不能使用,但是我敢確定,綠色環保的功能性飼料,必定是未來的主流趨勢,值得大家多關注。
4 離乳豬免疫系統的改變
這是關于乳豬存活的重要關鍵點,乳豬從母豬得到移行抗體叫做被動免疫。乳豬本身產生抗體叫做主動免疫。通常被動免疫能維持的時間大概只有4周,抗體在體內的半衰期正常狀態下大約2周,也就是100%的抗體經過2周后剩下50%,再經過2周后只剩下25%,4周齡的小豬面臨免疫系統轉變,又剛好碰上斷奶期,在雙重應激之下,免疫力降低,各種疾病就容易發生,小豬的死亡率也隨之增加。
因此只要提高小豬免疫力就可以大幅度的改善小豬存活率,要提高免疫力除了外源性的免疫抗體添加外,降低小豬應激是最好的方法,飼料配方上可以從原料下手,優質蛋白、纖維、熱能都要慎重選擇,特別是小豬的下痢,應激是主要原因,不要迷信藥物,大量抗生素的添加往往會帶來反效果。
結語:養豬產業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擴大,專業化和規模化是現代養豬的特色,產業高度分工是必然的趨勢,養豬業必須致力于精致化的飼養管理,營養的部分就交給營養專家來處理,飼料廠站在將心比心的立場,提供豬場各個階段的適當營養,保障養豬業的利潤。在飼料配方技術已經走到普遍化的今天,配方中加入全新的生物科技技術是必須的,誰在這一場生技革命中掉隊就注定會是輸家,與國內同行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