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最近的試驗結果表明,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能在飼料原料的亞類中存活。為了展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在飼料原料亞類中的存活能力,科學家采用了一個模型,模擬飼料原料從中國運輸到美國的過程。科學家在《英國醫學委員會獸醫研究》中給出了這樣的結論:“概念驗證表明,污染的飼料原料會成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跨境的風險因素,也可以作為有效的緩解方法的鑒別手段。”評估跨境風險的模型科學家們寫道,“該項研究描述了一個用來評估受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污染的豬飼料原料跨境風險以及展現兩種污染策略效果的模型,模型模擬的是從中國到美國的運輸過程。” “運輸的原料包括有機和傳統的大豆和豆粕、鹽酸賴氨酸、D-L蛋氨酸、色氨酸、維生素A、D 、E、膽堿、載體(稻殼、玉米穗軸)和飼料級四環素,這些都接種了豬流行性腹瀉病毒。” 控制原料和處理對控制原料和處理過程(原料加液態抗菌劑或者2%的中鏈脂肪酸混合物)進行了試驗。模型的持續期為37天,模擬2012年12月23日到2013年1月28日期間從中國北京到美國愛荷華州得梅因的運輸過程。為了模擬陸地和海上的條件,實驗對儲藏所有容器的環境實驗室設定了歷史溫度和相對濕度(% Rh)的數據。為了評估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在不同時間的生存能力,飼料原料被分到了4個批次樣本的1個批次中,每一個批次都代表著運輸過程的一個具體環節。 1.第1批(第1環節) 模擬污染原料從北京的工廠(第1天)的運輸過程。 2.第2批(環節1、2)模擬生產和運輸到上海的過程,包括等待運送的時間(污染后1-8天)。3.第3批(環節1、2、3)代表在中國的時間和跨越太平洋并進入美國圣弗朗西斯科的時間(1-27天)。4.第4批(環節1-4)代表之前的活動,包括運輸至美國愛荷華州得梅因的過程(污染后1-37天)。 在控制(未處理)原料的豆粕(有機和傳統)、維生素D、鹽酸賴氨酸和氯化膽堿中檢測到了具有活性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而在經過液態抗菌劑或中鏈脂肪酸混合物處理的樣本中則沒有檢測到活性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不能證明這是PEDv的傳播途徑去年,美國農業部(USDA)指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可能是在2013年5月份通過手提袋進入美國的。新的研究揭示了新的傳播途徑,但是并未證明2013年的PED疫情究竟由哪個途徑傳播開來的。現在確實能夠證明的是長途飼料貿易可能存在相關風險。 首席研究員Scott Dee在采訪中表示,現在除了對數據展開討論外人們還沒有準備好付出具體的行動。而這也是正是研究的目的所在——引起人們的關注,開拓思路,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