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染色鏡檢
①抹片的制備
固體培養(yǎng)物(平板、斜面)或膿汁、糞便等抹片的制備:用接種環(huán)取生理鹽水1滴,置于準備好的載玻片上,再用滅菌接種環(huán)取培養(yǎng)物少許混合于水滴中,混勻涂成薄膜,使其呈極輕微的乳濁為度,多余材料在火焰上滅菌。
液體培養(yǎng)物或血液、尿液、滲出液、乳汁等抹片的制備:直接用滅菌接種環(huán)取1環(huán)或數環(huán)待檢材料,置于玻片上制成涂片。
組織、臟器材料觸片的制備:取病料組織一小塊,以其切面在玻片表面輕輕接觸幾次,注意不宜觸重、過厚,任其自然干燥,即成組織觸片(或稱印片)。也可用其切面輕輕接觸玻片表面并移動組織塊制成抹片,自然干燥。
②干燥固定:抹片(觸片)于室溫自然干燥后,將涂抹面朝上,以其背面在酒精燈火焰上通過數次,略作加熱(但不能太熱,以不燙手背為度)進行固定。血液、組織、臟器等抹片(尤其作姬姆薩染色)常用甲醇固定,可將已干燥的抹片浸入含有甲醇的染色缸內,取出晾干,或在抹片上滴加數滴甲醇使其作用 3~5分鐘后,自然干燥。
③染色:固定好的涂片或抹片即可進行染色。常規(guī)染色法有革蘭氏染色法。基本過程是:染色→媒染→脫色→復染→干燥→鏡檢。
染色 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銨結晶紫溶液于涂、抹面上,染色2~3分鐘,水洗。
媒染 滴加革蘭氏碘液作用2~3分鐘,水洗。
脫色 滴加95%酒精于抹片上,脫色時間應根據涂抹面的厚度靈活掌握,多在20~60秒之間,水洗。
復染 加稀釋石炭酸復紅溶液或沙黃水溶液數滴,染色1~2分鐘,水洗。
干燥 吸水紙吸干或自然干燥。鏡檢 顯微鏡使用時應放置在便于采光(電光源顯微鏡除外)而平穩(wěn)的實驗桌或實驗臺上。盡量升高聚光器,放大光圈,調節(jié)反光鏡,便射入鏡頭的光線最強。
于標本片的欲檢部位,滴加香柏油1滴,將標本片固定于載物臺正中,用油鏡檢查。首先眼睛從鏡筒旁側注視油鏡頭。小心轉動粗調節(jié)器,使載玻片和鏡筒靠近,直至油鏡頭浸沒油中,幾乎與玻片相接觸,但不要碰到玻片。然后,一面從目鏡觀察,一面徐徐轉動粗調節(jié)器使鏡筒和載玻片的距離緩慢變遠,待得到模糊物像時,再換用細調節(jié)器,直至物像完全清晰為止。此時,切勿用粗調節(jié)器使油鏡頭和載玻片靠近,以免壓碎玻片,損壞油鏡頭。油鏡用畢,應以擦鏡紙拭去鏡頭上的香柏油。
革蘭氏陽性菌染成藍紫色,革蘭氏陰性菌染成紅色。
(2)劃線分離
右手持接種環(huán)于酒精燈上燒灼滅菌,冷卻后,無菌操作取病料,若為液體病料,可直接用滅菌的接種環(huán)取病料一環(huán);若為固體病料,首先將烙刀在酒精燈上滅菌,并立即用其將病料表面燒烙滅菌,然后用滅菌接種環(huán)從燒烙部位伸到組織中取內部病料。
左手持平皿,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將皿蓋打開一側(角度大小以能順利劃線為宜,但以角度小為佳,以免空氣中細菌污染培養(yǎng)基),將已取被檢材料的接種環(huán)伸入平皿,并涂于培養(yǎng)基一側,然后自涂抹處以腕力在平板表面輕輕地分區(qū)劃線,可間斷劃線,也可連續(xù)劃線,第一組作1~3次劃線,環(huán)上的多余細菌材料燒掉后,從第一組劃線引出第二組劃線,接種環(huán)滅菌,再從第二組劃線引出第三組劃線,如此反復3~4組劃線后,即可把整個平板表面劃滿。一組劃線的起點只能與鄰近的上一組劃線重疊,這樣就可在最后的1~2組劃線上出現多量的單個菌落,以便進行純培養(yǎng)。
劃線完畢,燒灼接種環(huán),將平皿蓋好,用玻璃鉛筆在平皿底部注明被檢材料及日期,將平皿倒置于37℃溫箱中,培養(yǎng)18~24小時后觀察結果。
(3)純培養(yǎng)
挑取可疑菌落進行染色、鏡檢,并將其同時接種在適宜的斜面上。
(4)生化實驗
細菌都有各自的酶系統(tǒng),因此,都有各自的分解與合成代謝產物,而這些產物就是鑒別細菌的依據。所謂細菌的生化試驗,就是用生物化學的方法檢查細菌的代謝產物。本試驗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糖發(fā)酵試驗 將純培養(yǎng)菌接種于各種糖培養(yǎng)基中,置37℃培養(yǎng)1~7天,多數細菌在24小時即可觀察結果。產酸+(培養(yǎng)基變黃);產酸產氣⊕(培養(yǎng)基變黃并有氣泡產生);不分解-(培養(yǎng)基仍為藍紫色)。
甲基紅(MR)試驗 將純培養(yǎng)菌接種于葡萄糖蛋白胨液中,培養(yǎng)4~5天后,加甲基紅試劑1~5滴于培養(yǎng)物5.0毫升中,呈紅色者為甲基紅試驗陽性反應,黃色者為陰性反應。
V-P試驗 取2~4天的葡萄糖蛋白胨培養(yǎng)物2.0毫升,先加6%α-萘酚酒精液1.0毫升,再加40%氫氧化鉀液0.4毫升,充分搖動試管,在數分鐘內出現紅色者為陽性反應,如為陰性,應在37℃溫箱中放置4小時再觀察,若出現紅色者為陽性反應,仍為無色者為陰性反應。
吲哚試驗(靛基質試驗) 取待測細菌接種在蛋白胨水中,置37℃溫箱培養(yǎng)1~2天,向培養(yǎng)物中慢慢加入靛基質試劑0.5~1.0毫升,不要搖動,使其形成明顯兩層,即試劑重疊于培養(yǎng)物之上,注意觀察培養(yǎng)物與試劑交接面上的變化,呈紅色者為吲哚試驗陽性,無變化者為陰性反應。
硫化氫試驗 取細菌純培養(yǎng)物穿刺接種于醋酸鉛瓊脂或三糖鐵瓊脂內,于37℃培養(yǎng)1~2天,如沿穿刺線有黑褐色者,即為硫化氫陽性反應。
枸櫞酸鹽利用試驗 將細菌做成鹽水懸液,接種1環(huán)于枸櫞酸鈉瓊脂斜面上,置37℃培養(yǎng)4天,每天觀察生長與否,陽性者有細菌生長,培養(yǎng)基從綠色轉變?yōu)樗{色;陰性者不見有細菌生長,培養(yǎng)基仍為綠色。
根據可疑菌的生化特性接種各種生化培養(yǎng)基進行生化試驗,觀察其生化反應特性。必要時可進行血清學試驗。
(5)動物致病性實驗
將該菌的24小時肉湯培養(yǎng)物接種實驗動物,觀察數天可知其致病性。
(6)綜合以上實驗結果,即可確定病原菌的種類和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