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常見多發病。其中包括大腸桿菌性腹膜炎、輸卵管炎、臍炎、滑膜炎、氣囊炎、肉芽腫、眼炎等多種疾病,對養雞業危害較大。
一 流行病學調查
2011年7月,海安縣某雞場飼養的5000只海蘭褐蛋雞,在60日齡時雞群出現少量零星死亡,起初病雞不見癥狀而死亡,3天后癥狀明顯,以精神沉郁、羽毛松亂、食欲減少、拉黃白色稀糞為主,死亡急驟增加,70日齡就診時發病率達69%,死亡1380只,死亡率達27%。曾對雞群使用鹽酸土霉素、強力霉素等進行拌料治療,但效果不明顯。
二 剖檢變化
剖檢病變主要是纖維素性心包炎、纖維素性肝周炎和纖維素性腹膜炎。心包增厚混濁,心包腔內充滿灰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心包粘連。肝臟表面被覆一層灰色或白色半透明的纖維蛋白膜。腹腔有數量不等的淡黃色滲出液,其中混有纖維素性滲出物。
三 實驗室診斷
1 細菌分離
無菌采集病雞的肝臟等病料,分別接種麥康凱瓊脂平板,37℃培養24小時,長有紅色菌落。
2 生化試驗
取純培養物接種于葡萄糖、麥芽糖、乳糖、蔗糖、甘露醇和水楊甙6種糖發酵管,同時進行M.R.試驗、v—P試驗、吲哚試驗、硫化氫試驗,結果發現分離菌能發酵葡萄糖、麥芽糖、蔗糖、乳糖和甘露醇,產酸產氣,不能利用枸櫞酸鹽,硫化氫和尿素試驗陰性,符合大腸桿菌的生化特征。
3 藥敏試驗
根據常規方法進行藥敏試驗。結果可見,該菌對氟苯尼考等9種藥物敏感,對青霉素等4種藥物不敏感。
四 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定期對雞舍和飼養用具。進行清洗和徹底消毒,糞便及時清除。勤換墊料,已發霉的墊料要焚燒。淘汰重癥病雞,癥狀輕的及全群進行消毒、治療。
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及時采用氟苯尼考,按每千克體重30毫克的劑量內服,連用3~5天。用藥3天后死亡明顯下降,很快控制了病情,5天后基本控制病情,9天后雞群恢復健康。
鑒于該病的發生與外界各種應激因素有關,預防本病首先是在平時加強對雞群的飼養管理,逐步改善雞舍的通風條件,認真落實雞場獸醫衛生防疫措施。種雞場應加強種蛋收集、存放和整個孵化過程的衛生消毒管理。另外應搞好常見多發疾病的預防工作。所有這些對預防本病發生均有重要意義。
雞群發病后可用藥物進行防治。近年來在防治本病過程中發現,大腸桿菌對藥物極易產生抗藥性,如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等抗生素幾乎沒有治療作用。氯霉素、氟苯尼考、慶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對這些藥物產生抗藥性的菌株已經出現且有增多趨勢。因此防治本病時,有條件的地方應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或選用本場過去少用的藥物進行全群給藥,可收到滿意效果。早期投藥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雞,促使痊愈。同時可防止新發病例的出現。雞已患病,體內已造成上述多種病理變化的病雞治療效果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