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規模養豬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使養殖戶頗為頭痛,發酵床養豬技術是一種無污染、零排放的有機農業技術,是利用我們周圍自然環境的生物資源,生產有機豬肉,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深受人們的歡迎!
1豬舍的建造
豬舍是發酵床養豬技術成功與否的重要環節。一般要求選擇地下水位低的地勢,東西走向,座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風良好,南北可以敞開,北側建自動給食槽,南側建自動飲水器,從而達到豬舍無臭、無蠅的要求。
1.1地上部分的建造圈舍的后墻為1.8米的紅磚墻為宜,每1.5米需要1.2米×1.5米窗戶一個,離地平面高度為0.1米左右,頂部1/3為石棉瓦,2/3為無滴膜,每5米加天窗一個,夏季準備遮陽網,冬季草簾子足量。
1.2圈舍的面積長度不限,寬度不超過8.2米,靠后墻內留1.2米過道以便操作,其余為飼養面積,每4米長加80公分高鐵絲網間隔加固,把地面向下挖90~100厘米深,挖完坑以后,坑周圍需砌單磚以防土下堆。
2發酵床的制作方法
2.1原料鋸末、黃土、鹽、原菌
2.2比例每立方米鋸末7袋左右,黃土30千克,食鹽0.45千克,原菌1千克。
2.3操作過程首先按每立方米放7袋左右鋸末來計算,往里加水以手用力攥,能看見水但不滴水為好,含水量約為60%,算出鋸末和所需水量,按所測每立方米鋸末的量,加入食鹽和黃土,把菌放入到計算好的水中,然后噴到混合好的鋸末中,拌均勻添到坑內,最后表面噴原菌一次。夏天2~3天可以使用,冬天為7天左右。
飲用菌:頭3天1∶100比例(原菌和水),一星期以后為1∶300比例,每間隔一星期比例上升300,直到1∶2000比例為固定飲用量。
3微生態床發酵技術機理
發酵床內的各種微生物新陳代謝產生大量熱量,使床內溫度達到40~50℃,提高了圈舍的溫度,豬在發酵床上就好像在“熱炕頭”上一樣,溫暖舒適,生長健壯,增重快。另外,由于豬每天飲用帶有有益菌的飲用水和拱地等作用,在胃腸道內存在大量有益菌,這些有益菌中的一些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類能夠分解秸桿中纖維素、半纖維素等大分子物質變成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糖類。因此,采用這種方法養豬,大大減少了精料的供應量,一般減少飼料20?~30?。
4微生態發酵床養豬的日常管理
4.1微生態圈舍養殖和水泥圈舍養殖基本相同,飼料上沒有特殊區別,日進食量多少這一點,要和市場行情聯系,如行情好可以自由采食,若行情不好可以每日喂一次飼料,配合投放玉米桿減少成本,等待行情,這一點上體現了微生態養殖的優勢,在飼養過程當中,由于微生態圈舍,配合飲用微生物原菌,可大大提高飼料轉化率,如每日喂三次可90~100天出欄,如每天喂兩次120天出欄,可節糧三分之一。
4.2微生態圈舍到處彌漫著有益菌致使有害菌沒有生長繁殖的條件和環境,所以大大減少了腸道疾病的發生率,微生態圈舍對豬疾病治療上都起到了輔助治療的作用,不會對豬產生任何毒副作用,如發現豬有疾病可以正常進行治療,病豬用藥對發酵床不會產生影響,發酵床不可以直接噴灑消毒劑、抗生素等一切藥物。
4.3發酵床可以連續使用5~7年不用清理,每批豬出欄時,菌床要缺少10公分左右,此時,把缺少的部分補齊即可,豬糞只需每天添埋一次,把豬糞集中部分每日按不同位置進行添埋,不要把豬糞裸露表面,夏季開前后窗進行通風,冬季中午開天窗排放氣體。如發現菌床表面干燥,可以把原菌稀釋液進行表面噴灑。
4.4注意事項
4.3.1豬的飼養密度,一般每頭豬占地1.2~1.5平方米。單位面積飼養豬的頭數過多,床的發酵狀態就會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豬的糞尿。
4.3.2注意床面不能過于干燥,如過于干燥會導致豬肺炎,可定期在床面噴灑活性劑。
4.3.3入圈生豬事先要徹底清除體內的寄生蟲。
4.3.4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必要時加活性劑來調節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以保證發酵能正常進行。
5發酵床養豬技術的實際效果
5.1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確實起到環保作用采用發酵床養豬技術,有機墊料能夠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豬的排泄物,不再需要對豬糞尿采用清掃排放,也不會形成大量的沖圈污水,從而沒有任何廢棄物排出養豬場,真正達到養豬零排放的目的。豬舍里也不會臭氣沖天和蒼蠅滋生。
5.2提高豬肉品質,生產出有機豬肉發酵床對豬疾病治療上起到輔助治療作用,使豬能夠健康地生長發育,幾乎沒有豬病發生,也不再使用抗生、抗菌性藥物,提高了豬肉品質,生產出真正意義上的有機豬肉。
5.3提高飼料利用率,節省飼料在發酵制作有機墊料時,需按一定比例將鋸木屑等加入,通過土壤微生物的發酵,這些配料部分轉化為豬的飼料。同時,由于豬健康地生長發育,飼料的轉化率提高。
5.4省工節能,提高經濟效益由于發酵床養豬技術有不需要用水沖豬舍、不需要每天清除豬糞;生豬體內無寄生蟲、無需治病;采用自給食、自動飲水技術等眾多優勢,達到了省工節本的目的。同時,發酵床溫暖舒適,節約能源,降低養殖成本,在規模養豬場應用這項技術,經濟效益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