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兒豎向腹部前置
如胎膜已破,胎兒豎立四肢長進入產道。檢查時常可觸及胎兒四肢和腹壁朝向出口。糾正時,右手五指并攏伸直,伸入產道,將胎兒前半部分往前推,使胎兒變為正生上位或倒生下位,然后握住后面的部分(后肢或者是頭),緩緩拉出。
二、胎兒豎向背部前置
檢查時可觸及胎兒豎立,背棘突朝向蔭門出口,糾正時將前半身向前推進,使胎兒與母體平衡,呈倒生下位或正生上位姿勢,然后用手握住后半部分(頭或后肢),緩緩拉出。
三、胎向不正
可分為側胎向和下胎向兩種。正身側胎向或下胎向時,以手握住兩后肢,將胎兒扭轉成上胎向,然后慢慢拉出。如果胎兒一部分已進入產道,而扭轉困難時,可將其推至骨盆口之前,則較容易扭轉成功。
四、胎勢不正
前肢胎勢不正的肩關節扭曲及肘關節扭曲,只要分娩正常,陣縮合努責有力,則不影響產出。僅腕關節扭曲,有時需要助產,可用手或產科鉤矯正不正前肢。如果已進入產道,而矯正困難時,推回胎兒后再進行矯正拉出。
總之,凡胎勢不正,矯正時使胎兒前置部分變為正常胎向或下胎位頭前置及下胎位尾前置,均可將胎兒拉出。凡經手矯正肢節不成功時,則借助產鉤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