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疾病的防治應從豬的繁殖、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抓起,針對傳染性和非傳染性兩大類疾病,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一)加強飼養管理
要按照豬的品種、年齡、性別、體重、體質、性情等不同,分群飼養,分別采取不同的飼養標準和飼養管理方法。注意豬舍通風、光照,保持適宜的溫、濕度,為豬群提供最合適的生活環境;科學調制飼料,保證各種營養成分齊全,搭配合理,比例適當;防止各種有害因素的不良刺激,以保證豬只正常生長。
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可以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
(二)堅持自繁自養原則
自繁自養是封閉飼養的具體體現,可避免購買時帶來各種傳染病的危險。從防疫角度講,豬場應盡可能自己完成種豬更新,自己選留后備豬,不要輕易引種。如必須引種時,引種前應對種豬場全面咨詢,了解豬種的飼養管理、免疫程序、周邊疫情等。引進的種豬要遠離生產區隔離飼養3一6 個月,發現情況立即予以確診和處理。觀察期間,可據本場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引進豬進行免疫和常規免疫,如無異常情況,可將本場行將淘汰的公、母豬與之混養,使引進豬建立適應本場實際的免疫力。
(三)加強檢疫
應根據傳染病的特點和本場疫病的流行現狀,制定有效的檢疫程序,定期對豬群進行抽樣檢查或全群檢查。及時隔離、淘汰某些有特定病原體的感染豬。新購人種豬、飼料及其他產品時,也要進行檢疫。發現一般傳染病或烈性傳染病,應按國家規定分別進行處理。
(四)嚴格消毒
加強養豬場的衛生消毒,可以殺滅存在于空氣、土壤、用具、墊草、糞便以及飼料、飲水等媒介中的病原微生物,從而切斷傳播途徑,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發生。根據消毒的目的可分為三種:預防性消毒(即平時的定期消毒)、臨時消毒(發生傳染病時進行的消毒)、終末消毒(在疫區解除封鎖前進行的全面消毒)。消毒的方法可分為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三種。生產實踐中常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
消毒應定期進行,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相應的消毒方法,如沖洗、煮沸、日光曝曬、消毒藥物熏蒸、浸泡或噴灑等。要求全面、徹底,不留死角。要選擇高效、低毒、價廉、使用方便的消毒藥物,并保證有足夠的濃度、用量和充分的作用時間。
(五)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是利用疫苗、菌苗、類毒素等生物制品,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建立免疫應答,使機體產生足夠的抵抗力,從而保證群體不受病原侵襲。集約化養豬場應根據豬群的免疫狀態和疫病發生情況,結合當地和周邊傳染病的流行特點,制定適合本場豬群的免疫計劃。
免疫接種是豬場疫病預防的重要措施。接種前,應對被接種豬進行詳細檢查,對正在發熱、體弱、有慢性病及妊娠后期的母豬,如果不是直接受到傳染病的威脅,最好暫不接種。如當地發現疫情,應首先安排有關傳染病的緊急預防接種。對已染病或處于潛伏期的豬應嚴格消毒隔離,不能再接種疫苗。接種前認真檢查所用疫苗,有無過期、變質現象,并按要求稀釋使用。凡屬人畜共患疾病的,應注意個人的防護。接種后,可能會有厭食、過敏、孕豬流產等不良反應,要注意觀察,對反應較重的,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
疫苗的種類、接種的日齡、劑量、注射部位、接種次數及間隔時間等均對免疫效果有著直接影響。一般來說,滅活苗比較安全,但免疫效果差。弱毒苗產生的免疫力強,但有可能散毒或返強,安全性較差。過期疫苗,效價會降低,影響免疫效果。首免時間過早,可能因母源抗體存在而降低效果,過遲會使豬群處于易感的危險中。免疫接種的方法有注射、口服、噴霧等,不同的疫苗接種方法、部位要求不同,必須按說明進行。只有接種到要求的部位,機體才會建立起快速的免疫應答。
部位不準,則效價降低或無效。接種的劑量不能隨意增減,用量不足,不能激活免疫系統;用量過大,可能因毒力過大造成接種強毒,反而致病。使用幾種疫苗時,不能隨意聯合接種,以防止出現干擾現象。采取飲水免疫時,應保證每頭豬能飲到大致等量的疫苗。為避免交叉感染,接種疫苗時,應做到一圈換一個針頭。疫苗應在低溫、避光的條件下妥善保存,開封后應立即使用,多余的疫苗要集中處理,不能隨便拋棄。
(六)藥物預防
對于一些尚未研制出有效疫苗進行預防的傳染性疾病來說,藥物預防是一個比較有效的途徑。目前用于預防的藥物有兩大類,一類是用于殺滅體內外病原體和寄生蟲的抗菌添加劑,如土霉素、伊維菌素、磺胺類藥等。在預防豬傳染病時,短時間使用是有益的,但使用過濫,將導致病原微生物對這些抗藥物產生抗藥性,同時也會造成藥物在體內的殘留,影響肉的品質。另一類是微生態制劑,是利用動物正常微生物群制成的活菌劑。
它不針對某一特定疾病,可以明顯地改善豬的生理功能,提高動物對腹瀉類病原的抵抗力,安全,無毒副作用。在服用微生態制劑時,禁用抗菌類藥物。進行藥物預防時,應選擇敏感藥物并交替輪換,以免產生抗藥菌株。加人飼料中時應拌和均勻。豬在出欄前一段時間應停止使用,以避肉產品中藥物殘留超標。
(七)撲滅疫病
發現疫病或可疑傳染病時,應及時將發病時間、主要癥狀、死亡情況等報送有關部門。同時迅速組織力量進行確診,并追查疫源。將病豬和可疑病豬隔離,劃定疫點疫區,嚴格封鎖。封鎖區內,嚴禁豬只及其產品流動,直到最后一頭病豬痊愈、死亡或急宰后,再經過該病的最長潛伏期,若無新病例出現,經過全面徹底的消毒后,可以解除封鎖。
對被傳染病污染的場地、用具、豬舍、運動場、工作服及其他污染物,應徹底消毒。墊草予以焚燒,糞便深埋或進行發酵處理。病死豬一律深埋。
積極治療病豬,減少損失。對疫區假定健康豬和受威脅區的健康豬,應使用免疫血清或疫(菌)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對尚無疫苗的傳染病,可進行藥物預防,有助于盡快地控制和撲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