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細胞原蟲病,發病雞在臨床上以貧血、消瘦、雞冠蒼白為主要特征。雛雞、育成雞死亡率可高達91%,成年雞發病后可使產蛋率下降30%~50%。該病多發生于高溫多濕的6月~10月,呈明顯的季節性流行。
發病原因
夏秋季節高溫多雨,河溝水庫存水較多,對蠓、蚋等吸血昆蟲的大量繁殖十分有利,而蠓蚋等昆蟲就是本病的傳播媒介。該病各個年齡的雞都能感染,成年雞比雛雞更易感,但雛雞發病率比成年雞高。因此,夏秋季節如不注意采取預防措施,則極易引起本病的大面積流行。
臨床癥狀
發病雛雞癥狀明顯,體溫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流涎,排黃白色或黃綠色稀糞,生長發育受阻,羽毛松亂,行走不便,呼吸困難,咯血等。蛋雞一般產蛋量下降10%左右。所有病雞最明顯的特征是貧血,雞冠蒼白。發病雞精神萎靡,閉目呆立,羽毛散亂,步態不穩,食欲降低或廢絕;糞便稀薄,呈黃綠色,常有血便發生;雞體貧血、消瘦,冠及肉垂蒼白;大多病雞死前抽搐和痙攣,個別雞死亡前后口鼻出血;產蛋雞產蛋率急劇下降,薄殼蛋,軟殼蛋增多。后期個別雞出現癱瘓。
剖檢變化
取病死雞進行剖檢,可以看到雞的冠髯和肉垂蒼白,血液稀薄,雞體較瘦,肉色變淡,皮下、肌肉廣泛出血,以翅膀、腿、胸、肛門多見;腹腔有血水、血塊;肝腫大呈土黃色,有粟粒大至黃豆大的黃白色結節;腎腫脹出血,其表面有大量凝血塊;脾有出血點;個別雞的胰腺、肌胃、腹部脂肪有出血點;肺出血,氣管和支氣管內有凝血塊。產蛋雞胸腔中積有破裂的卵黃、腹水與血液形成的淡紅色混合液體。
病原檢查
進行病原檢查,可用消毒過的針尖從雞冠刺取一滴血液,涂成薄片,經瑞氏或姬姆薩氏染色液染色,置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圓形的卡氏白細胞蟲配子體。
預防措施
預防本病主要措施是撲滅傳播媒介庫蠓,同時應盡可能地防止禽類宿主與媒介昆蟲的接觸。流行季節對雞舍內外每周噴灑殺蟲藥,可用0.01%的敵百蟲或0.03%的蠅毒磷溶液噴灑。也在雞舍內外應用溴氰菊脂或戊酸氰醚脂等殺蟲劑消滅蠓蚋等有害昆蟲,并在雞舍的門窗上釘上紗網,以減少昆蟲對雞群的襲擊。流行季節在雞飼料中添加泰滅凈等藥物進行預防。
治療方案
該病確診后,應立即進行治療。治療本病首選泰滅凈,1克原粉拌料2.5公斤,連用5天~7天;增效磺胺嘧啶,每公斤雞體重用25毫克拌料喂服,首次量可以加倍,連用3天~4天;氯喹,每公斤雞體重用100毫克拌料喂服,每天1次,連服3天,隔2天再喂3天。同一雞場使用一段時間后應換另一種藥物或同時使用兩種有效藥物,可以獲得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也可用氯喹按每公斤拌料200毫克,連喂3天,隔2天再喂3天。如病雞食欲減退或廢絕,可用鹽酸二奎寧,每支1毫升(含藥0.25克),每支雞胸肌注射0.25毫升,每天1次,連用4天~5天。也可用白冠紅、雞球凈等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