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物質,如果對藥物知識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很容易形成錯誤用藥或濫用藥物。我在從事基層動物門診工作中發現,農村許多畜禽養殖戶,在使用藥物上有許多誤區。輕則影響畜禽健康,使疾病防治無效;重則引起藥物中毒和畜禽死亡,造成經濟損失。
誤區一:“抗生素萬能”
有些畜禽飼養戶,一旦畜禽生了病,也不管什么病,就喜歡用抗生素,一種不行再換一種,或兩種交替使用。濫用抗生素會造成極大危害,除了增加養殖成本外,還造成耐藥菌株的增加,繼發“二重感染”,在治病的關鍵時刻,挑選不到敏感的藥物,給治療帶來困難。另外,長期應用抗生素會破壞機體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藥物殘留,嚴重影響畜牧業的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糾正的辦法是因細菌感染的疾病,首先要診斷是什么樣的細菌病,再來挑選對癥的藥物治療。有條件的最好做藥敏試驗,以達到確實的療效。
誤區二:“疫苗也能治療”
疫苗只能起著預防作用。而且一種疫苗只能預防一種疾病。如果畜禽發生了病毒性傳染病,可以用相應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抗體”和“干擾素”等來進行治療,如畜禽早期感染了病毒性傳染病,有些疫苗緊急預防亦有一定的效果,如豬瘟早期用雙倍量的豬瘟凍干苗,新城疫早期用新城疫I系苗等;如疫病發展到中后期,用疫苗不但會加重病情,且死亡率更高。
誤區三:“進口藥比國產的好”
所謂藥品的療效好與差,取決于藥品的質量,即有效成份。臨床證明國內許多生產企業生產的獸藥及其生物制品,其療效不但不亞于進口藥品,且價格合理,有的比進口藥還好。
誤區四:“人用藥比獸藥好”
用人藥來防治畜禽疾病,一是違反了法律法規。《獸藥管理條例》要求,不準隨意將人用藥用于防治畜禽疾病。如果人吃了帶有抗生素殘留的畜禽產品,會使人類病原菌產生耐藥性,導致人類醫療資源丟失。二是增加了成本(人藥相對比獸藥貴)。
誤區五:“任何藥物都可以混合起來用”
由于病情復雜,聯合用藥已是目前治療畜禽疾病的方法之一。兩種以上的藥物之間的聯合應用,有的會產生增強和協同作用,如青霉素和鏈霉素,有的則產生拮抗作用甚至無效,如紅霉素與鏈霉素。所以,藥物的聯合應用必須在獸醫的指導下進行,千萬不可自行其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誤區六:“消毒不消毒照樣養好畜禽”
有些養殖戶缺乏對消毒的正確認識,一個飼養周期只在畜禽進舍之前消一次毒,完全是靠運氣和僥幸心理進行養殖,殊不知目前養殖狀況如此密集,疫病復雜,不少養殖場畜禽免疫抑制病存在,即便防疫工作做好了,也難免萬無一失,一旦疫病流行(包括散發流行)損失可就大了,本地像這樣的養雞專業戶絕非個別。所以消毒是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的重要方法和措施。而作為養殖戶,應著重搞好畜禽舍及其環境、食槽、料桶、水槽等的消毒,包括飲水消毒和噴霧消毒,并且用不同類別的消毒藥交替使用,方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誤區七:“藥物在治療時用量越大越好”
有些養殖戶,求好心急,在給畜禽用藥時盲目加大用量,結果適得其反。“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劑量過大對機體都有副作用。如不按醫囑,任意加大。用藥劑量容易引起中毒、臨床上常見的如喹乙醇、馬杜霉素、氯丙嗪、亞硒酸鈉、阿散酸、阿托品和敵百蟲等,實踐證明,以畜禽體重來計算使用量,用藥劑量不但安全,而且效果好。
誤區八:“價格越便宜越劃算”
業內人士都知道凡正規廠家生產的獸藥都通過農業部GMP認證,經過GMP認證的企業,無論生產設備、技術力量、工藝流程、產品質量等都必須符合《獸藥管理條例》,而具備以上條件的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可靠,其成本理應也有所增加,而有些未經GMP認證的中小型獸藥生產企業,因設備簡陋、技術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下,其產品質量很難把關,價格亦相對便宜,治療效果往往就得不到保證,更有甚者,為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不法商販聯手同謀,有意降低產品中的有效成份,而其產品的說明書上仍然標得很高,實際含量與文字說明不相一致,欺騙生產者和養殖戶,其后果是畜禽的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根治而造成損失。
誤區九:“只要病治好,藥殘問不了”
畜禽的藥殘問題是關系到人類身體健康的大問題。以前由于氯霉素、克球粉等的藥殘,使我國畜禽產品出口受阻的例子不在少數。時下,國家三申五令解決藥殘問題,讓人們吃上“放心肉”、“放心蛋”、“放心奶”,所以畜禽養殖戶應在獸醫的指導下合理用藥,絕不使用違禁藥品,該停藥就要停藥,從根本上杜絕藥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