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是一種在牛、羊等偶蹄動物間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急性傳染病。在病毒進入血液階段,病畜體溫升高至40℃~41℃以上,精神沉郁,食欲減退,繼而在口腔黏膜及趾間、乳頭的皮膚上,發生豌豆大甚至可達蠶豆大小的水泡,以后水泡相互匯合,形成大小水泡連片的破潰。患畜流出大量的口涎,開口時可以聽到吸吮音。具體防治方法如下:
1.預防注射。對歷年發生口蹄疫的地區,應對所有的牛、羊做定期的預防注射。牛、羊注射口蹄疫弱毒疫苗14天以后就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達4~6個月。如已發生口蹄疫時,應及時采取病料送檢定性。迅速上報,并通知友鄰單位組織聯合防治措施。劃定疫區、嚴格封鎖,及早就地撲滅。
2.隔離治療。對病畜及疑似病畜,要隔離治療。并由專人護理,指定地點飼養管理。對未發病的牛、羊要進行預防注射。被病畜污染的場所及用具,要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或10%的石灰水消毒,其病尸不可食用,皮毛應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浸泡消毒。病畜的糞便要經發酵后方可使用。病畜放牧過的場所要經過2個月后方可準許健康家畜進入。在最后一頭病畜治愈或死亡后,經過14天再無新的病例出現時,經過徹底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