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養殖業自2001年發展以來,經歷了五年“治病時代”,十年“防治病時代”,如今應該進入“抗病時代”了。十五年來,養殖戶為海參治病、防治病所付出的代價很大,但并沒能挽救海參因病造成的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低狀況。這種狀況連年困擾著養殖戶。無論從海參健康、食品安全、養殖效益還是環境污染的角度來看,將抗病技術應用到海參養殖過程中,已勢在必行。
推廣海參“抗病”理念,并運用“經典保健+環境修復”養殖技術模式,讓眾多海參養殖戶嘗到了養大參,出產量,品質好的甜頭。我們經過多年研究和實踐總結出來的穩定成熟、行之有效的養殖模式,為海參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海參養殖“經典保健+環境修復”(植物活性能量物質+微生物)技術模式簡介:
1.防病抗病。每年春季、秋冬季潑灑“植物活性能量物質全效倍力健”各3次,選擇化冰排淡,換水后潑灑,時間間隔15-20天,可選擇投苗前潑灑一次。
2.改善底質。進入5-7月采取“生物底改+化學底改”的方法,使用生物底改王,益參菌,臭氧底改片等利于改善底質的物質。
池塘管理技術要點:
1. 防控海藻過度生長及死亡。大型海藻繁殖過旺宜采取人工撈除,藥物控制,枯草芽孢分解等綜合管理措施。
2. 防治底臭缺氧。采用機械增氧,泵源抽水噴刷底部污物堆積處,加強進排水等綜合治理方法,尤其重視高溫季節換水條件有限的池塘底質治理。
【案例分享】
案例1:山東東營河口新戶永河鹽場 孫弓坤
50畝參圈,一口塘,2010年至2014年共計出參2500斤。2013年夏季遭遇高溫底熱,大量海參缺氧漂浮死亡,損失巨大。
2014年11月,由于水質混濁,海參一直不下灘,連續潑灑3次“全效倍力健”,并配合少量凈水化學品。2015年二月以后,水質變清澈了,海參逐漸下灘,活動攝食。這一年里共潑灑了8次,夏季海參沒有漂參現象,周圍近30個圈都有漂參。秋季海參大量出爬,生長發育快,活動力強,糞便粗多。灘底質非常好,底部2-8公分底泥都聞不到臭味。2016年春季收獲10000多斤,是前4年總產量的4倍還多,而且存池的海參至少有10000多斤,海參遍布灘底,健康狀態相當好。
他個人總結了幾年的海參養殖經驗得出:每年夏秋季投放一次小苗100-200斤(每斤幾千頭)小苗;然后潑灑“全效倍力健”7-8次,再配合少許底改產品。參苗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并且海參皮板非常好,用過后,皮板可達5個3以上。
案例2:河北樂亭姜各莊二節村三道溝溝西 蔡躍軍(右)
50畝參圈,一口塘,自2013年以來,連續3年使用“全效倍力健”,每年5次,春季3次,秋冬季2次,夏季配合使用幾次生物底改和化學底改(生物底改王+臭氧底改片)。每年產量都維持在15000-18000斤之間,而且春秋季很少看見有病的海參。因為灘脖子長,以及潮水原因,平時并沒有太多的換水量,僅依靠潑灑“全效倍力健”維護海參健康和修復底質環境。每年總投苗量為1600多斤(每斤100-200頭),苗種成活率高,生長快,皮板質量高。
案例3:遼寧葫蘆島市綏中縣小莊子鎮大漁場村 張玉才
50畝參池,2013年開始使用“植物活性物質-全效倍力健”每年使用6次,放苗1500斤(每斤100-200頭)小苗,夏季采用微生物+化學綜合改底措施,每年收成品參及手撿苗13000-15000斤。同時,套養的車蝦每年可收800斤。春秋季很少看見有病的海參。海參能長出大參,皮板質量好,根本就沒有鼓泡參,果凍參,面包參的情況出現。春季換水量是小進小排,夏季大排大進,海參抗應激力強,夏季回礁晚,春季出礁早,下灘好,活力好。大型海藻長得少,可控制性好,底質好,6年沒有清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