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雛器溫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溫度高低對雛雞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出雛器的種類不同,其溫度控制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養殖戶在使用出雛器時需按照不同種類的控制法進行控制。
如果使用的是電子機械控制系統,就應從落盤到出雛這段時間降低加熱設定溫度。對于電子機械控制系統的出雛器,降低加熱設定溫度時,也應按照同樣的溫度數值降低冷卻溫度設定值。任何出雛器的加熱設定溫度都應該全程或至少在最后18小時之間降低到36.11℃(97.0℉)。有些孵化廳的管理人員發現35.56-35.83℃(96.0-96.5℉)的溫度最為理想。當出雛器的干球溫度降低時,實際上提高了機器中的相對濕度。為了防止較高的相對濕度環境,相對濕度水平應控制在58-60%之間,這意味著應為出雛器提供28.33-28.89℃(83-84℉)的濕球溫度。
出雛器較低的溫度通常會導致第一只雛雞出殼到撿雛之間的時間范圍相對縮短。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為出雛器提供較低溫度時,出殼的雛雞會非常舒適且趴臥在出雛盤內。如果沒有降低出雛器中的溫度,雛雞會比較活躍,會都站起來,這樣則妨礙出雛盤中的空氣流動。出雛器中的雛雞活躍,撿雛時會看到出雛盤內蛋殼上布滿糞便等污物,出雛器中的雛雞舒適,撿雛時會看到出雛盤內的蛋殼十分干凈。
有一種方法可以保證雛雞不受過熱應激;用測耳溫度計(常用來測量兒童耳朵內的溫度)測量雛雞的肛門溫度。該方法可在快撿雛之前進行。如雛雞干燥,其肛門的溫度決不應超過40.56℃(105℉)。如雛雞正在張嘴喘氣,其肛門溫度通常至少也要達到41.11至41.67℃(106-107℉)。當雛雞剛剛出殼且絨毛還很濕時,其肛門溫度最低可達到34.44℃(94℉)。
接近撿雛時,也應對出雛器中出雛盤的溫度進行監測。如果你將出雛盤的華氏溫度與出雛器中的相對濕度相加,兩個數之和絕對不能超過159。超過這個數意味著雛雞正在受到熱應激。
應用一個或兩個出雛器做一些試驗,這樣可以觀察到出雛器較低溫度的利益所在。后,孵箱應實行24小時監控管理,并按下列時間控制箱溫:前期(1~10天)38.5℃~39.5℃;中期(11~16天)38℃~38.5℃;后期(17~21天)37℃~38℃。
調盤翻蛋:初入孵箱時,箱溫是下高上低,所以應每隔4~6小時翻蛋1次,其方法是各盤上下調換,每盤種蛋位置前后調換。通過翻盤,使種蛋受溫一致,出殼一致。
掌握濕度:空氣濕度對于胚胎發育影響很大。濕度過大,會阻滯蛋中水分向外蒸發而影響胚胎發育,小雞出殼后腹部膨大;濕度過小,則使蛋中水分向外蒸發過快,而胚胎發育過快,小雞出殼后身體瘦弱。這兩種情況下的雛雞都不易成活。孵期濕度應控制在:前期60%左右,中期55%左右,后期70%左右。雛雞出殼時,要嚴格注意溫度、濕度,若濕度不夠時,可在箱底增放水盤。
照蛋:孵期須照蛋3次:第一次(第5~6天),可明顯看到眼點,叫起眼。這時血管分布的范圍已相當大,說明發育正常;返之則不正常,將其揀出。第二次(第10~11天),可見到血管分布于整個蛋內,并在小頭合攏,說明溫度正常;如果合攏較早,說明溫度偏高;反之則為偏低,應及時調整溫度,否則會影響出雛率和健雛率。第三次在入孵第17天。這時蛋體除氣室外,全部是黑的,這叫封門。如果提前封門則為溫度偏高,應降低溫度;反之則亦然。
注意事項
1、從點火升溫到第13天(或第14天),須連續燃燒沼氣爐,不得間斷。如沼氣不足,一定要用其他能源作補充。
2、小雞出殼后,應在32℃恒溫條件下飼養3天,以增強雛雞抗逆力,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