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的仔豬有時會因為母豬、環境因素、溫度等發生一定的死亡,所以在仔豬出生后要及時采取護理措施,使仔豬得到良好的照顧,將仔豬出生時的管理要點分享如下:
1、仔豬產出后立即用干布或毛巾清除口鼻及全身的粘液,防止窒息及受寒。
2、將臍帶中血液推回體內,距腹部3-5厘米處用碘酒浸泡過的細線結扎并剪斷,再以濃度為2.5%的碘酒消毒。
3、剪牙、斷尾、齊根剪去上下門齒和犬齒,用止血鉗將尾根鉗死后剪尾,避免出血。
4、吃初乳前口服抗生素(一支鏈霉素加兩支卡那霉素/每窩仔豬預防早發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下痢。
5、仔豬的保溫:由于出生仔豬皮下脂肪薄,抗寒能力弱,故仔豬要施加保溫設備。仔豬適宜的環境溫度為1-3日齡30-32℃;4-7日齡28-30℃;8-30日齡22-26℃。對于哺乳仔豬,應用保溫燈或床面給溫。良好的保溫措施,有以下好處:①提高仔豬斷奶存活率;②提高仔豬斷奶平均體重;③改善均勻度;④有助于抗體形成。
?
6、適當濕度:豬的最適濕度50-80%,幅度比較寬,因此容易被人忽略。特別是仔豬階段相對濕度達80%以上時,仔豬容易發生下痢。另一方面長時間處于干燥,再加上換氣不良,豬也易患呼吸道疾病,故應努力保持適當濕度。
?
7、吃足初乳:初乳為母豬分娩后前三天分泌的乳汁,里面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初生仔豬的疾病免疫能力,因此,在仔豬出生后的二十四小時內,應使仔豬吃到充足的初乳。人工哺育仔豬,至少要讓母豬喂給2―3天的初乳。初乳的作用主要是:①促使排出胎糞?②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增強仔豬對外界的抵抗能力?③維生素A的含量比常乳多10―100倍,B1,B2含量也極高。?④通過初乳把抗體供給仔豬。
8、仔豬寄養:母豬分娩后,因產褥熱等病癥不能泌乳,或因產仔數超過母豬的有效乳頭數,多出的仔豬可送給大致同期分娩的其他母豬去哺育。寄養仔豬在生后盡早進行,且生母和養母的分娩日期越相近越好,通常分娩日期不要超過2―3天。寄養仔豬時,要用養母的尿、乳汁等擦抹養子全身,使養子具有和養母相同的氣味,并在夜間放進養母的仔豬群中。寄養仔豬第一次哺乳時,要細心觀察,以防養母傷害寄養仔豬。?
9、乳頭的固定:仔豬出生后2―3天內就自行固定乳頭,中、前部乳頭泌乳量多,而且中部乳頭哺乳容易,所以在產后2―3天內要人工輔助哺乳,把弱小仔豬固定在較好位置,使同窩仔豬發育整齊一致。?
10、預防盆血:正常仔豬出生時鐵的儲存量為15毫克,通過初乳每天可獲得1毫克,而仔豬每天對鐵的需要量為每頭10毫克。為防止仔豬缺鐵性貧血,要求對出生后2―3天的小豬,注射100-200ml鐵劑,方法為:每頭仔豬頸部注射100―200mg的鐵劑或在母豬的乳房部位抹硫酸亞鐵。
11、斷尾:生后2―3日齡的小豬,注身鐵劑的同時要進行斷尾。其目的在于防止“咬尾”惡癖造成感染。斷尾時可切掉1/3―1/2。操作應快速,以減少出血。畢后用碘酒消毒。?
12、耳號:為識別豬群中的豬只、血統號碼、出生日期,應把每窩仔豬都加以各種標識。一般采用耳刻的方法來標識。
?
13、去勢:肉用豬為保持優良肉質,增強產肉性能,小公豬在斷乳前需要實施去勢手術,去勢時2―3周齡最佳,因為仔豬在此周齡去勢,傷口愈合快,應激小,因定容易,管理也比較方便。為防止仔豬引起不良反,仔豬在外界環境惡劣和生病時不宜去勢。
?
去勢方法
仔豬完全固定后,先用肥皂洗凈手術部位及其周圍,再用酒精棉花擦試后涂碘酒消毒,手術時以左手拇指與食指壓緊陰囊,右手執手對睪丸位置,開一長口1―50px切斷之,用同一方法再割除另一睪丸,手術后用消毒棉或是紗布擦拭創口及其周圍,然后涂些稀碘酒。傷口部分不必縫合。?
14、仔豬的教槽及給水:仔豬的發育很快,出生一周,體重即為出生時的二倍,母豬在授乳三周以后,其泌乳量和營養都會逐漸下降,而生長中的仔豬所需的營養物質卻愈來愈多,故需用人工補料來補充豬乳量不足,通常在仔豬5―7天,開始教槽,補料還應當注意營養豐富、易于消化,要注意蛋白質的質量,同時供應清潔的飲水。教槽補飼有如下好處:①刺激消化酶之分泌;②彌補母豬泌乳的不足;③提高仔豬之整齊度與育成率;④提早離乳,提高種豬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