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對養豬業的發展危害極大,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 類傳染病。我國在防控豬瘟疫病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為全球防控豬瘟作出了重大貢獻。但近些年來我國豬瘟的發生與流行出現了一些新情況與新問題,應引起重視。本文就目前有關防控豬瘟的問題談點個人意見,僅供養豬場參考。
1、目前我國豬瘟主要的流行病毒株
豬瘟病毒(CSFV)屬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屬成員(本屬還含有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VDV)和綿羊邊界病病毒(BDV))。豬瘟病毒呈球形,有囊膜,有二十面體對稱的核衣殼。CSFV 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長約12.5kb,被包裹于核衣殼中。
據有關檢測證實,目前豬瘟病毒分為3 個基因群(即基因Ⅰ群、Ⅱ群、Ⅲ群)、10 個基因亞群(即基因亞群1.1、1.2、1.3;基因亞群2.1、2.2、2.3;基因亞群3.1、3.2、3.3 和3.4)。
當前在我國豬群中流行的豬瘟病毒株有2 個基因群和4 個基因亞群,即基因Ⅱ群中的2.1、2.2、2.3 亞群和基因Ⅰ群中的1.1 亞群。以基因Ⅱ群為主,占74.66%,其中優勢流行毒株為基因Ⅱ群中的2.1 亞群;基因Ⅰ群只占25.34%,基因Ⅲ群目前在我國大陸地區還沒有發現,它主要流行于韓國、泰國和中國臺灣等地區。
據有關檢測報告,當前我國豬群中流行的豬瘟病毒株與疫苗弱毒株的同源性為75.0%~87.9%,與石門經典強毒的同源性為75.4%~83.1%。雖然近些年來豬瘟病毒基因在不斷地發生改變,但是目前使用的基因Ⅰ群(石門強毒和疫苗弱毒)病毒株生產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對目前我國豬群中流行的豬瘟所有基因型野毒都有良好的免疫保護力。
2、豬瘟病毒的持續性感染
據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報道,規模化豬場送檢2 828 份樣品,檢查結果顯示,豬瘟病毒感染陽性率為14.53%,母豬隱性感染帶毒率高達43%。母豬感染病毒后不出現臨床癥狀,但妊娠母豬可通過胎盤將病毒傳給胎兒,使其產下的仔豬發生先天性感染(仔豬帶毒陽性率高達90%以上),造成仔豬免疫耐受,抗體水平低下,致使有的仔豬轉入保育舍后發病死亡,不死亡者長期帶毒可達500 d 以上,導致豬瘟病毒在母豬群及仔豬群中持續性感染。
由于母豬長期帶毒,在豬舍及豬群中通過水平與垂直傳播,感染易感豬群,引起豬群發病死亡或發生流產,在養豬場形成豬瘟傳播的惡性循環鏈,造成妊娠母豬帶毒綜合征的發生。
種公豬感染病毒后可通過精液傳播給母豬,引起母豬繁殖障礙。先天性感染的仔豬,通過流動或交易可造成豬瘟病毒的傳播與擴散。
由此可見,目前豬瘟流行中主要的問題是母豬帶毒與豬瘟病毒在豬群中的持續感染,另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豬瘟病毒在野豬群中的持續感染,使野豬成為豬瘟病毒的天然宿主,我國有100 多萬頭野豬,其活動范圍很大,對家豬感染豬瘟病毒構成嚴重威脅。
3、豬瘟的流行態勢
據有關檢測報告,我國豬群中豬瘟病毒的陽性感染率平均為15.3%,豬瘟免疫抗體的合格率為77.8%。
近幾年來,我國豬瘟疫情總體平穩。雖然疫情呈全國性分布,各地豬場均有豬瘟發生,而且常年不斷,危害較大,但其主要表現為局部散發流行,臨床上以非典型豬瘟(即慢性豬瘟)為主。個別飼養管理水平差、免疫失敗的豬場有時也會出現急性豬瘟病例,但暴發性流行很少發生。
病的發生沒有季節性,一年四季均有少數病例發生,而且多散發在中、小型養豬場。
在種豬群中帶豬瘟病毒、持續性感染較為普遍。由于種豬群持續性感染豬瘟病毒,并向外長期排毒,造成病毒垂直傳播與水平傳播,同時存在一個豬舍或一個豬群(場)中反復交替進行傳播,可在豬場形成豬瘟病毒感染傳播的惡性循環鏈,給豬瘟的防控增大了難度。
目前,我國種豬群中豬瘟病毒的持續性感染是種豬發生豬瘟的一種主要形式,它不僅造成了妊娠母豬帶毒綜合征,引發母豬流產、產死胎和弱仔,而且導致仔豬先天耐受,終身帶毒與排毒,成為豬瘟的危險傳染源。
據全國各地發生豬瘟病例的診斷與檢測報告表明,臨床上有90%以上的豬瘟病例常見與藍耳病病毒、圓環病毒2 型、偽狂犬病病毒、流感病毒等共感染(混合感染、繼發感染),并常繼發感染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喘氣病、豬肺疫及大腸桿菌病等,使病情復雜化、病原體多元化、發病率與死亡率增高。
由此可以預測,今后我國豬瘟的發生與流行,將會隨著種豬、畜產品及仔豬的頻繁流動,其感染強度和流行頻率均會逐步上升,發病的風險也會增高。隱性感染引發的種豬繁殖障礙將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多種病原的共感染與繼發感染仍是豬瘟發生的主要表現形式,危害加重,防控豬瘟的難度會增大。
4、我國豬瘟長期流行的原因
引種檢疫不嚴,隱性感染的種豬造成豬瘟的發生與流行
我國種豬群中豬瘟病毒持續性感染普遍存在,由于隱性感染,豬只向外排毒但不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易被人們忽視。當引種不檢疫或檢疫不嚴時,就會引入帶毒的種豬群。這些隱性感染的帶毒種豬進入新的豬群(場)后,可通過垂直傳播與水平傳播而引發豬場豬瘟的發生與流行。據軍事獸醫研究所涂長春研究員報告,臨床上調查發現有50%以上的養豬場發生豬瘟疫情均是由于引種檢疫不嚴購入隱性帶毒的后備種豬和保育豬而引發的。
先天性感染豬瘟病毒的仔豬可造成豬瘟的發生與流行
據有關研究報告:
母豬妊娠50 d 左右感染豬瘟病毒可引發母豬流產與產死胎;
母豬妊娠70~80 d左右感染豬瘟病毒后可產弱仔豬,表現為先天性震顫(抖抖病),皮膚發干,虛弱貧血,成活率低下;
母豬妊娠90 d 后感染豬瘟病毒,產出的仔豬少數發生死亡,多數能成活6~11 個月,但這些仔豬先天性感染豬瘟病毒,成為病毒的持續性感染者,終身帶毒,長期向外排毒,仔豬并不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接種豬瘟疫苗時不產生免疫應答,出現免疫耐受,導致免疫失敗。如果將這樣的仔豬當作后備種豬進行培育,則會形成新的帶毒種豬群,同樣會通過垂直傳播與水平傳播豬瘟病毒,致使豬瘟病毒一代一代在豬群(場)中傳下去,導致豬瘟在養豬場年復一年地發生與流行。同時,這樣的帶毒仔豬經商品流動出售后,也會把病毒帶入新的豬群(場)中傳播豬瘟病毒,造成豬瘟的廣泛傳播與流行,危害甚大。
疫苗質量的好壞影響豬瘟的發生與流行
豬瘟弱毒活疫苗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豬瘟的免疫接種效果。
目前我國豬瘟弱毒活疫苗的生產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是疫苗中病毒抗原的含量偏低;
二是疫苗生產的污染問題。比如,牛睪丸細胞活疫苗生產工藝不穩定,由于每次生產疫苗使用的睪丸細胞來源于不同的牛只,所以批間質量差異很大,病毒抗原滴度較低,免疫效果差;由于我國牛群中感染牛病毒性瀉-黏膜病病毒(BVDV)陽性率高達22.5%~94.1%,故用牛睪丸細胞生產豬瘟弱毒活疫苗非常容易受到BVDV 的污染。BVDV 與CSFV 存在共同抗原性,可以相互感染。BVDV 對豬瘟病毒在細胞中繁殖有干擾作用,這是導致豬瘟牛睪丸弱毒活疫苗毒價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用這樣的疫苗給豬只免疫接種會使妊娠母豬胎兒發育不良或者死亡,或者使其形成免疫耐受。豬瘟脾淋組織活疫苗,用于生產中制苗的健康優質的大耳朵白兔數量太少;而且兔子的品種不斷退化,國家又沒有制定疫苗用兔子的質量標準與檢測兔體病原的方法,加之生產工藝落后,易造成外源病原的污染,如兔出血熱病毒污染疫苗,會影響病毒抗原的增殖,也難保證疫苗的純凈性;同時由于制苗用兔的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差異,豬瘟脾淋組織活疫苗批次間差異很大,質量也不穩定,使用此種疫苗給豬只免疫接種,常造成免疫失敗,導致豬瘟在豬群中發生與流行。
各種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可誘導豬瘟的發生與流行
目前,許多養豬場都存在各種免疫抑制的因素,造成豬只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使其免疫力低下。如常見的與豬瘟共感染或繼發感染的藍耳病、偽狂犬病、圓環病毒病、細小病毒病、豬流感、副豬嗜血桿菌病、喘氣病、鏈球菌病、弓形蟲病及附紅細胞體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發霉變質飼料中的各種霉菌毒素;濫用抗生素;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的缺乏以及各種應激因素的出現等,都會對豬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損害,破壞免疫細胞的功能,造成嚴重的免疫抑制,同時又干擾豬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導致免疫失敗等,致使豬只免疫力低下,常年處于亞健康狀態,加之飼養環境的惡化,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從而誘發豬瘟的發生與流行。
不合理的免疫程序造成豬瘟的發生與流行
試驗研究表明,仔豬的豬瘟母源抗體中和效價:仔豬3~15 日齡時抗體滴度為1∶64 以上,免疫保護率為100%;20 日齡時抗體滴度下降至1∶32,保護率為75%,為臨界線;30 日齡時抗體滴度為1∶16以下,無保護力。因此,豬瘟疫苗的免疫要避免母源抗體的干擾,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一般認為豬瘟疫苗以25~30 日齡與65~70 日齡2 次免疫為好。由于我國豬群中廣泛存在豬瘟病毒的持續性感染、多病原體共感染與繼發感染、免疫抑制的普遍存在、母源抗體參差不齊等因素的存在,使用常規疫苗免疫劑量和完全統一的免疫程序實施預防接種,很難達到有效地控制豬瘟的目的。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一是要穩定疫苗生產工藝,全面提高疫苗的質量標準,嚴格檢驗后方可出場;二是要定期進行免疫檢測,免疫抗體檢測合格率應在90%以上;三是要結98 養豬SWINEPRODUCTION (1) 2016合養豬場生實際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實施疫苗接種,避免各種因素的干擾。
濫用抗生素導致豬瘟的發生與流行
目前,許多養豬場在生產中長期濫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疾病與預防疾病,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促生長等,均已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獸醫臨床實踐已證實濫用痢特靈、卡那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四環素、鏈霉素、新霉素、磺胺類藥物以及激素類藥物和鎮靜類藥物等用于養豬生產,如使用不當與使用時間過長,對豬體的T 淋巴細胞和B 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造成免疫細胞數量減少,功能低下,嚴重影響機體的免疫應答,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致使免疫失敗。在
養豬生產中要盡量少用抗生素或不用抗生素,特別是在進行疫苗免疫接種時,于免疫前3 d 和免疫后3 d 禁止使用抗細菌與抗病毒的抗生素及中獸藥制劑。如果使用定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敗,誘發豬瘟。
營養因素導致豬瘟的發生與流行
養豬場飼養管理不當,生物安全措施不健全、不到位,飼料營養不全價、不均衡,長期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等,會導致豬只營養嚴重缺乏,致使機體抗病力與免疫力低下。比如飼料中缺乏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B 族等,缺乏微量元素鋅、鐵、硒等,都可嚴重影響機體免疫抗體的合成,降低豬體的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力,導致豬體免疫力低,抗病力弱,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極易誘發豬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