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乏情是母豬母豬障礙癥的一種重要表現,通常可分為后備母豬乏情和經產母豬乏情,兩種情況在養豬場普遍存在,給養豬戶的效益造成影響,現將引起后備母豬乏情的主要原因及預防治療方法介紹如下:
1 后備母豬乏情
瘦肉型良種后備母豬的初情期(第1次發情)為160~200日齡,超過210日齡或體重超過120kg不發情者為乏情。
1.1 引起后備母豬乏情的原因
①選種失誤:缺乏科學的選種標準,特別是后備母豬緊張時見母即留,使不具備種用價值的豬也當后備母豬留作種用。
②卵巢發育不良:長期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或寄生蟲病的小母豬,卵巢發育不全、卵泡發育不良,使激素分泌不足而影響發情。
③飼養和管理不當:a.飼料營養問題:后備母豬的飼料營養水平過低或過高,喂料過少或過多,造成母豬體況過瘦或過肥,均會影響其性成熟。有些后備母豬體況雖然正常,但在飼養過程中,長期飼喂含維生素A、E、B1、葉酸和生物素較低的育肥豬飼料,使性腺發育受到抑制,性成熟延遲。 b.群體大小問題:后備母豬每圈最好飼養4~6頭,1圈單頭飼養和飼養密度過大、頻繁咬架均可導致初情期延遲。
④公豬刺激不足:母豬的初情期早晚除由遺傳因素決定外,還與后備母豬開始接觸公豬的時間早晚有關系。實驗證明,當小母豬160~180日齡時,用性成熟的公豬進行刺激,能使初情期提前30天左右。公豬與母豬每天接觸1~2小時產生的刺激效果與公豬和母豬持續接觸產生的效果一樣,用不同公豬多次刺激比用同1頭公豬多次刺激效果好。
⑤母豬安靜發情:極少數后備母豬已經達到性成熟年齡,其卵巢活動和卵泡發育正常,卻遲遲不表現發情癥狀,或在公豬存在時不表現靜立反射,這種現象叫安靜發情或微弱發情。這種情況品種間存在明顯差異。國外引進豬種和培育豬種,尤其是后備母豬,發情表現不如土種豬明顯,但采取相應措施后,母豬能夠發情受孕。
⑥飼料原料霉變:對母豬正常發情影響最大的是玉米霉菌毒素,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此種毒素的分子結構與雌激素相似。母豬攝入含有這種毒素的飼料后,其正常的內分泌功能被打亂,導致發情不正常或排卵抑制。
1.2 后備母豬乏情的預防措施
①合理選種:選擇健康、有6對以上有效乳頭,且肚臍前有3對乳頭的小母豬作種豬。此外,小母豬還應體長腹深、四肢強壯、外陰大小適中、后軀豐滿。
②及時換料:后備母豬體重達60kg后改飼懷孕母豬料。
③調控體質:體質瘦弱的母豬應加強營養,短期優飼,使其盡快達到7~8成膘;對過肥母豬實行限飼,多運動少喂料,直到恢復種用體質。
④投藥保健:及時用伊維菌素驅蟲,并用阿散酸(200g/t)或土霉素(1000g/t)拌料,連續使用14天。
⑤免疫接種: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豬瘟、偽狂犬、藍耳病、細小病毒和乙腦疫苗等),以防病毒性繁殖障礙疾病引起的乏情。
⑥飼料控制:避免使用霉變的玉米或其他變質飼料。為了減少霉菌毒素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可在飼料混合時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1~2kg/t(如:加強型百安明3.0)。
1.3 后備母豬乏情的治療措施
①VE療法:后備母豬飼料中額外添加維生素E300g/t,連續使用10~15天。也可以個別喂服,母豬每次每頭飼喂200~300mg,1天飼喂2次,連續飼喂3天為1個療程。
②誘導發情:對不發情的后備母豬作調圈或并圈處理,將成年公豬放入后備母豬圈內,每次1小時,每天2次。也可將正在發情的母豬放入乏情母豬圈中誘情,或將乏情母豬驅趕到舍外運動,促其發情。
③饑餓處理:對過肥母豬進行饑餓處理。具體做法是喂料減半或在保持正常供水的前提下停止喂料1~2天。
④激素處理:對不發情的后備母豬肌注800~1000Iu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誘導發情和促使卵泡發育,再注射600~800Iu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母豬一般在注射后3~5天內出現發情和排卵。也可用激素合劑PG600,1次注射1頭份。
⑤及時淘汰:如果后備母豬到10月齡還沒有發情,而且身體狀況良好,無任何疾病,可能是遺傳因素引起的乏情,應及時淘汰。
2 經產母豬乏情
經產母豬斷奶后的再發情,因季節、天氣、哺乳時間、哺乳仔豬頭數、斷奶時母豬的膘情和生殖器官恢復狀態等不同,發情時間早晚也有差異。
經產母豬發情的一般規律是:斷奶后由于黃體的迅速退化,卵泡開始發育,到第3~5天可見外陰部發紅腫大,第7日便可配種。夏季高溫、高濕季節,母豬斷奶后再發情的時間稍有推遲,一般不超過斷奶后第10天,大部分豬可配種。如果母豬斷奶后10天以上仍不發情,應考慮改善飼養管理。15天以后仍不發情則為經產母豬乏情。
2.1 經產母豬乏情的原因
①胎次年齡:一般情況下,85%~90%的經產母豬在斷奶后7天內表現發情。但初產母豬只有60%~70%在首次分娩后1周內發情。這就是養豬業中普通表現的2胎母豬不發情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后備母豬身體仍處于發育中,按體重來講沒有完全達到體成熟;另外后備母豬在第1胎的哺乳過程中出現了過度哺育的現象,從而使母豬的子宮恢復過程延長,這就使2胎母豬產仔數降低。
②氣溫與光照:炎熱的夏季,環境溫度達到30℃以上時,母豬的卵巢和發情活動受到抑制。所以,7~9月份斷奶的成年母豬乏情率比其他月份斷奶的高,青年母豬尤其明顯。這些母豬不發情的時間有的能超過數十天。季節對舍外和舍內飼養的母豬發情影響都很明顯。每日光照超過12小時對母豬發情有抑制作用。此外,高溫使公豬精液質量嚴重下降,從而導致母豬返情率上升。
③豬群大小:與后備母豬有所不同,斷奶后單獨圈養的成年母豬的發情率要比成群飼養的母豬高。原因是隨著豬群的增大,豬只彼此間相互咬架,增加了蹄肢病和乳腺病的發生,使營養吸收效果變差;公豬和人工觀察發情效果變差。
④飼料質量:飼料質量低劣,特別是玉米霉變,使母豬的內分泌紊亂,導致母豬乏情和不排卵。
⑤營養水平:引起經產母豬乏情的最常見營養因素是飼料能量不足。對母豬而言,配種時的體況與哺乳期的飼養有很大關系。因此,在哺乳期母豬體重損失過多將導致母豬發情延遲或乏情,初產母豬尤其如此。在分娩1周后,哺乳母豬應自由采食。
⑥管理因素:斷奶太遲、哺乳期延長將使母豬體重丟失過多、體況偏瘦,從而引起母豬延遲發情或乏情。缺乏較好的配種設施,配種人員對母豬的發情鑒定技術和配種技術不過關,也將引起對母豬發情的失控。
⑦MMA綜合癥:患乳房炎、子宮內膜炎和無乳癥的母豬發生乏情的比例極高,因此,控制三聯癥是解決這些母豬乏情的前提。
⑧病源因素:豬瘟、藍耳病、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乙腦病毒病和附紅細胞體病等均能引起母豬乏情及其他繁殖障礙癥。
2.2 經產母豬乏情的預防措施
①加強管理:哺乳期母豬每天基礎代謝所需飼料量為2.5kg,再根據哺乳仔豬頭數的多少相應增加飼料喂量,哺乳1頭仔豬增加飼料0.3kg。哺乳期母豬自由采食,斷奶后母豬根據體質合圈,體質差的合在一起,特別瘦弱的母豬單獨飼養。
②提高營養:炎熱季節哺乳母豬的飼料中應添加2%~3%油脂或脂肪粉,以保證母豬攝入足夠的能量,滿足泌乳的需要。飼料中添加油脂還能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母豬的采食量。對個別瘦弱的母豬應加強營養,進行特別維護。在母豬飼料中適當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或喂以青飼料補充維生素,可促進發情。此外,每天用試情公豬與母豬接觸1次,可促進母豬發情。適當增加母豬運動和光照時間,可避免母豬過于肥胖而不發情。
③保證飼料質量:嚴格控制玉米等飼料的品質,不飼喂霉變原料,并在飼料中加入適量霉菌毒素吸附劑。
④保健投藥:飼料中添加阿散酸200g/t,連續飼喂15天,以防母豬患附紅細胞體病引起乏情。
2.3 經產母豬乏情的治療措施
①不發情的母豬欄中調入公豬或將正在發情的母豬調入圈內誘導發情,將不發情的母豬并圈和換圈,以刺激發情。對體瘦不發情母豬加料催情,對體肥不發情母豬則減料或停料(不停水)催情。
②VE療法:對體況良好、健康、食欲正常、生殖器官無病變的母豬,可用VE治療。個體治療法為每頭母豬每次飼喂200~300mg,每天飼喂2次,連喂3天;群體治療法為在飼料中添加VE300g/t,連續飼喂7~10天。
③對癥治療:如果母豬患有子宮內膜炎,每天用安滅殺消毒劑稀釋后沖洗子宮1次,連續沖洗3天。之后在每頭病豬子宮內投放達利朗栓劑2粒(如作為母豬產后預防則每頭投藥1粒)。同時肌注青鏈霉素或在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250g/t,連續飼喂7天。
④紅糖療法:斷奶后體況瘦弱、斷奶20天以上不發情的母豬,用紅糖500g炒焦,加入1000g水煮沸1.5分鐘,拌料1次喂服。
⑤激素療法:對初產母豬斷奶后當天肌肉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1000~1500Iu。經產母豬斷奶后15天仍不發情,應密切觀察發情狀況。在21~23天仍不發情,則應根據膘情狀態和體形大小,肌注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000~1500Iu,同時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Iu,或1次注射1頭份催情合劑PG600(PMSG+H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