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包涵體肝炎由腺病毒引起,以肝臟出血、嚴重貧血、黃疸、肌肉出血和死亡率突然增高,并在肝細胞中形成核內包涵體為特征,該病又稱貧血綜合征。最近,在呂梁地區肉雞養殖場零星出現一種黃肝病,經診斷分析認為,目前流行的黃肝病中以包涵體肝炎多見。雖然主要是零星發病,但有的雞群發病嚴重,現結合實踐把本病的情況做個簡介。
一病原
包涵體肝炎病毒屬于禽腺病毒Ⅰ群,核酸類型為雙股DNA。在Ⅰ群病毒中有很多血清型,都與自然發生的包涵體肝炎爆發有關。本病毒對熱較穩定,在室溫下可存活較長時間。本病毒能抵抗脂溶性溶劑如乙醚、氯仿等。對酸、堿亦具有很強的抵抗力,pH 3~9范圍內能正常存活。但對甲醛敏感,1:1 000濃度的甲醛可使病毒滅活。
二流行病學
本病多發生于4~10周齡的雞,5~7周齡雞最易感,最早在7日齡可見,產蛋雞很少發病。通常病死率2%~5%左右。如有混合感染,死亡率則明顯上升。本病可通過接觸病雞或被病雞污染的禽舍、飼料、飲水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過雞胚垂直傳播,所以一旦傳入本病很難清除。
三臨床癥狀
自然感染潛伏期為2~4天。早期感染常在生長發育良好的雞群中突然無前驅癥狀發病、死亡。初期多為中大雞,感染3~4天后出現死亡高峰,持續5~7天后死亡逐漸減少。死亡高峰期個別病雞精神沉郁、嗜睡、食欲降低、排出白色水樣稀便,或黃白色稀便。后期面部、冠髯蒼白,貧血,少數病雞出現黃疸(顏面和皮膚呈黃白色),故又稱貧血綜合征。一般病程10天左右。但整個發病期如單獨感染此病雞群整體精神不差,采食沒見明顯影響。在伴有法氏囊炎、傳染性貧血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感染時死亡率明顯上升。
四剖檢變化
肝臟的病變最具有特征性,幾乎所有病例的肝臟都有病變。典型病變為肝臟腫脹、黃疸,質脆、易破裂、呈點狀或斑駁狀出血,或者混有壞死灶。同時肝褪色、變淺呈淺粉紅色或黃褐色。嚴重者整個呈黃色。腎臟腫脹或者顏色發黃有的呈灰黃色有出血點。心包積液,心外膜有灰白色斑塊。有的雞脂肪黃染。個別胸、腿肌皮下和腺胃偶有出血,胰腺有壞死灶,法氏囊萎縮。骨髓變黃,血液稀薄。
五防治措施
1 傳染性法氏囊病引起的免疫抑制常常是該病的誘因,控制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發生是預防本病有效方法之一。
2 飼料里補充微量元素和V B、V C、V K、魚肝油等參與脂肪、蛋白代謝,恢復造血功能。
3 治療本病盡量少用西藥,選擇中藥效果好。中藥以清熱解毒、祛濕退黃為主,如“龍膽瀉肝湯”。西藥用多了死亡率反而更高。有的病例用藥頭3天死亡反而輕微上升,尤其在剛上死亡高峰時,這個時候一定要繼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