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產氣莢膜梭菌曾成為豬魏氏梭菌或產氣莢膜梭菌,是造成仔豬、育肥豬以及種豬“猝死”的只要原因,以胃腸道彌漫性出血而引起的腸毒血癥和壞死性腸炎為特征,發病急,病程短,常無先兆癥狀而突然死亡。
仔豬和種豬發病率高于育肥豬,在仔豬中可暴發流行,常整窩發病甚至死亡,病死率20%—70%。種豬和育肥豬呈零星散發,病程短或突然死亡,病死率高。
2008~2010年南昌市的新建縣和灣里區多數養豬專業戶呈暴發流行,之后呈零星散發。此病一旦傳入豬場很難根除。對多個規模化豬場調查發現,發生此病的豬場為數不少,發病初期往往不被飼養員和獸醫重視。為此,筆者就新建縣某豬場對該病的發病情況、臨床表現以及疫病防控和治療結果作一闡述,供大家參考。
一、發病情況
(1)生長育肥豬和種豬
表現為“猝死”癥狀的發病急,病程短,有的育肥豬特別是種母豬前一天下午投料飼喂表現正常,第二天早上即當場死亡。該豬場在2009年間,發生“猝死” 病例有25余頭,其中以種母豬為多,癥狀輕微經搶救治愈的不到5頭。2009年至2012年已“猝死”5頭母豬,輕癥6頭經治療6~10d后康復。
(2)新生仔豬
常在1~3d內發生,有的仔豬表現出排血便,有的尚未表現癥狀就死亡,該豬場在2008年發生兩窩仔豬紅癩病例,當時誤以為是偽狂犬病引起的死亡,未及時治療全窩死亡。
二、臨床癥狀
(1)育肥豬和種豬
表現“猝死”癥者,從外觀看表現為全身蒼白,口角張開,口鼻流出紅色或白色的泡沫,腹部極度膨大,肛門外翻。輕癥者,發病初期不食、常有嘔吐現象,排便黑、外觀象牛糞,內觀暗紅色,嚴重者轉為醬色。個別肛門排出長約一尺多長的絨毛膜壞死物,排血嚴重,腹部逐漸增大,口角張開,流涎或泡沫,精神低沉不安,體溫稍高或正常,皮膚逐漸變白,如不及時救治,表現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狂躁,腹部極度膨脹大,皮膚發紺后衰竭死亡,死后皮膚蒼白,口鼻流血水樣泡沫。
(2)新生仔豬
仔豬出生后當天發病,突然下痢,后軀沾滿血樣的稀糞,病豬虛弱,不愿站立,很快進入頻死狀態,有的直接昏倒死亡,待剖檢,腸內容物紅色或黃紅色,未經救治3d內死亡。
//三、防治措施//
由于該病病程短、發病急,常用藥物治療時效果不佳,對有該病史的豬場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注射藥物
采取魏氏梭菌類毒素鋁膠苗皮下注射,母豬懷孕一個月時皮下注射3ml/頭,20d重復免疫。可預防該病的發生。
(2)用甲硝銼粉劑
對零星散發該病的豬場建議用甲硝銼粉劑按200g/t或用小蘇打添加飼料中喂服,或用二氧化氯化水按常規量加倍拌料喂服,喂3~5d后停喂。此方法可減少該病的發生。
(3)消毒
對產房、豬舍、周圍環境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清洗臨產前母豬奶頭,可減少本病的發生、傳播。結合疫苗免疫效果更好。
(4)靜脈滴注
對發現及時、癥狀較輕的種豬,可采用抗生素、磺胺類藥、腸道消炎藥、強心、止血藥肌注和碳酸氫鈉或甲硝銼水溶劑靜脈滴注。
四、小結
根據本病的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猝死”癥狀突出等特點,以及防疫治療效果,一般可作初步診斷,如有必要可作實驗室確診。該豬場和其它幾個專業戶豬場采取以上的預防治療措施,控制了該病的發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專業技術人員主要及時發現疫情,作出初步診斷,積極采取相應防疫和治療措施,控制疫情,將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