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條件下才給豬輸液?
一般來說,豬機體水鹽代謝不平衡,因缺水或電解質不平衡而發生紊亂的現象,當超過自身的調節能力時,有可能出現豬只死亡的現象。因此,需要及時給豬輸液。
為什么輸液要分先后?
1.先鹽后糖的原因
恢復血容量,防治休克,然后再輸葡萄糖液,但高滲性脫水則先糖后鹽。補充循環血液的供應量,比如豬發生嚴重腹瀉、有大出汗、急性失血的現象。
造成病豬脫水失鹽,從而引起血液的濃度增高,因而血液循環量就少,加快病情惡化,如果及時輸液有利于恢復血液量(這是為什么輸液要堅持先鹽后糖的原則,先注射鹽水是為了搶救病豬的生命,而糖溶液中糖經體內代謝后成為低滲液,擴容作用相對減弱。所以一般補液原則為先鹽后糖。
2.輸液堅持“先晶后膠”的原因
防止水分過多外滲,先輸晶體溶液它不會提高血液的粘滯性,有利于血液循環,防止腦部缺血性休克死亡。晶體溶液的溶解性比膠體溶液的要好,血液運行的阻力小,血液運行速度快。膠體物質會增加血液的粘滯性,血液運行阻力大。豬場動力網提示:晶體溶液包括:葡萄糖溶液、等滲電解質溶液、堿性溶液、高滲溶液 ;膠體溶液:右旋糖酐溶液、代血漿、血液制品等。
3.輸液堅持“先快后慢”的原因
“先快后慢”主要針對母豬虛弱時的輸入晶體溶液補充血容量而言。當務之急是液體的補充,可以升壓,改變休克癥狀。為及時糾正體液失衡,早期階段輸液速度宜快,病情平穩后逐步減慢。輸液量也要根據病豬的脫水程度而定。
輕度脫水,失液量大概為體重的4%左右;中度脫水,失液量大概為體重的6%左右;重度脫水,失液量大概為體重的8%左右。
理論上輸液量=已丟失量+每日生理需要量+當日丟失量。但實際應用中常略去生理需要量和當日丟失量,用體重乘脫水程度(已丟失量)除以2,即為實際輸液量,這是較為客觀可行的方案。
輸完1/3-1/2,以使病理狀態迅速恢復,再以每分鐘20-30毫升速度輸入其余量。若病畜脈搏過快,還應緩慢輸液。幼畜及小動物靜脈輸液有困難時,可改用腹腔注射。
輸液速度與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率有關,輸液太快會有利尿現象。先快,迅速補充機體喪失的電解質和能量;后慢,避免輸液速度快過機體的利用速度,同時減少利尿現象。如果輸液中含有藥物,藥物吸收速率、血液中藥物濃度迅速提高,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反應,所以要控制在適當的速度上(這里輸液指的是鹽水與葡萄糖)。
4.輸液堅持“寧酸勿堿”的原因
酸中毒有較多的代償能力,而相反對堿中毒的代償能力相對較低,而且堿中毒時無很好的糾正方法。
5.輸液堅持“寧少勿多”的原因主要是以防止體液過多。
6.輸液堅持“見尿補鉀”的原因
尿是反映腎功能及微循環的一個較為靈敏指標。見尿補鉀,是為了平衡體內電解質。生理情況下是保鈉排鉀的,鉀是在腎臟排泄的,如果腎臟功能不好,沒有排尿,補鉀會造成高血鉀癥,后果不易糾正。尿中含有大量鉀離子,所以,需要再看到排尿后,適當補充鉀離子。
K+主要由于尿液丟失,每升尿液中K+含量為50mmol,如果輸液速度沒有控制好,產生利尿現象,就會造成大量的K+排出體外,造成低血鉀,所以也要堅持“先快后慢”的原則,同時要控制輸液的速度。
7.輸液堅持“驚跳補鈣”的原因是,豬表現驚跳主要跟缺鈣有關,所以,見到這種情況要考慮補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