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溫度高,溫度大是附紅細胞體病高時期,附紅細胞體病的出現在我國已經有20余年的歷史,也是豬場綜合防治的一項重大疾病。近年豬的附紅細胞體病有趨于嚴重的態勢,給豬場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下面教大家如何認識和防治高溫季節豬附紅細胞體病。
流行病學特征
豬附紅細胞體病可發生于各齡豬,但以仔豬和長勢好的架子豬死亡率較高,母豬的感染也比較嚴重。患病豬及隱性感染豬是重要的傳染源。豬通過攝食血液或帶血的物質,如舔食斷尾的傷口、互相斗毆等可以直接傳播。間接傳播可通過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蟲(如刺蠅、蚊子、蜱等)傳播。注射針頭的傳播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因為在注射治療或免疫接種時,同窩的豬往往用一只針頭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紅細胞體人為傳播。附紅細胞體可經交配傳播,也可經胎盤垂直傳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徑中,吸血昆蟲的傳播是最重要的。
臨床癥狀
豬附紅細胞體病因畜種和個體體況的不同,臨床癥狀差別很大。主要引起:仔豬體質變差,貧血,腸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豬日增重下降,消瘦,急性溶血性貧血;母豬生產性能下降等。
1.哺乳仔豬:5日內發病癥狀明顯,新生仔豬出現身體皮膚潮紅,精神沉郁,哺乳減少或廢絕,急性死亡,一般7-10日齡多發,體溫升高,眼結膜皮膚蒼白或黃染,貧血癥狀,四肢抽搐、發抖、腹瀉、糞便深黃色或黃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大部仔豬臨死前四肢抽搐或劃地,有的角弓反張。部分治愈的仔豬會變成僵豬。
2.育肥豬根據病程長短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
急性型:體溫達40-41℃,突然發病死亡,死后口鼻流血,全身發紫,指壓褪色,呈急性溶血性貧血,病程1-3天。
亞急性型:體溫達39.5-42℃。病初精神萎頓,食欲減退,顫抖轉圈或不愿站立,離群臥地。出現便秘或拉稀,有時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現。病豬耳朵、頸下、胸前、腹下、四肢內側等部位皮膚紅紫,指壓不褪色,成為“紅皮豬”。有的病豬兩后肢發生麻痹,不能站立,臥地不起。有的病豬流涎,心悸,呼吸加快,咳嗽,眼結膜發炎,病程3-7天。
慢性型:體溫39.5℃左右,主要表現貧血和黃疸。患豬尿呈黃色,大便干如栗狀,表面帶有黑褐色或鮮紅色的血液;可視黏膜初期潮紅,后期蒼白;呼吸困難,咳嗽,心跳加快;病程較長,或衰竭死亡或生長緩慢出欄延遲。
3.母豬癥狀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感染的癥狀為持續高熱(體溫可高達42℃),厭食,偶有乳房和陰唇水腫,產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慢性感染豬呈現衰弱,黏膜蒼白及黃疸,不發情或屢配不孕,如有其他疾病或營養不良,可使癥狀加重,甚至死亡。
病理變化
主要病理變化為貧血及黃疸。皮膚及黏膜蒼白,血液稀薄、色淡、不易凝固,全身性黃疸,皮下組織水腫,多數有胸水和腹水。心包積水,心外膜有出血點,心肌松弛,色熟肉樣,質地脆弱。肝臟腫大變性呈黃棕色,表面有黃色條紋狀或灰白色壞死灶。膽囊膨脹,內部充滿濃稠明膠樣膽汁。脾臟腫大變軟,呈暗黑色,有的脾臟有針頭大至米粒大灰白(黃)色壞死結節。腎臟腫大,有微細出血點或黃色斑點,有時淋巴結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