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仔豬是仔豬從斷奶后到轉入生長育肥期飼養階段的仔豬。處于保育期的仔豬,其各種生理機能和免疫功能尚不完善,而且由于仔豬從哺乳期轉入保育期,飼養管理條件發生重大改變,仔豬由哺喂母乳為主并補喂部分飼料轉入到全天候采食飼料。仔豬在保育期,由于受原發性感染疾病、繼發性感染疾病以及飼養管理和環境因素等的影響,常常會面臨著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危害,給養豬場戶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明顯,除因仔豬發病直接死亡造成的損失外,呈慢性或隱性感染的仔豬不僅長期影響其生長發育,還會給養豬場戶帶來飼料轉換率低、生長發育緩慢以及給生豬的管理帶來不良循環等嚴重后果。養豬場戶應有針對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綜合性應對措施,才能取得防控保育仔豬呼吸道疾病的實效。具體來講,應做好如下應對措施:
做好保育仔豬飼養的準備養豬場戶在保育仔豬入舍前,應事先準備好仔豬保育舍、飼槽、飲水器、取暖設備和光照設備以及仔豬料和常用的藥物等,并事先將飼槽、飲水器等用清水徹底沖洗干凈,再用熱堿水刷洗,清水沖洗后晾干備用;仔豬保育舍用清水沖掃干凈,待風干并放入保育仔豬用的各種用具后,使用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消毒,關嚴門窗密封消毒12小時~24小時后,再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在保育仔豬入舍前12小時調試好各種設備,并將舍溫預熱至30℃左右即可將保育仔豬入舍(此后舍溫以每周降低3℃~4℃,直至降到22℃~24℃為宜)。相對濕度在65%~75%
做好仔豬保育期的環境控制養豬場戶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提前做好環境控制,以找到適合于本場戶對保育仔豬舍內保溫和通風換氣等有利于環境控制的有效辦法。遇天氣晴好、氣溫較高時,除適時開啟門窗增大豬舍內的自然通風對流外,對標準化豬舍可配置風扇或風機,并適時開啟風扇或風機通風換氣,保持保育舍內溫度在22℃~24℃,相對濕度在65%~75%。給保育仔豬舍內通風換氣,可在中午陽光充足、氣溫較高時適時開啟門窗進行,門窗的開啟幅度應逐漸從小到大進行,直到最后將門窗開啟為半開放狀態。養殖場戶切不可因保育仔豬舍內空氣污濁而突然將門窗大開,讓冷風直接吹入保育仔豬舍內,如使保育仔豬舍內室溫突然下降,則極易誘發保育仔豬發生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盡可能避免保育仔豬的應激因素養豬場戶應根據保育仔豬的營養需要合理地配合日糧,供給保育仔豬營養全面且均衡的飼料,以保證豬群生長發育的需要。與此同時,在保育仔豬的管理上,保育仔豬進舍時,應按公、母、大、小、強、弱分群,其同群的仔豬日齡相差不宜過大,最好控制在7日齡以內;如能按原窩轉群則更好,以有利于穩定仔豬的情緒,減少應激,避免恃強凌弱、相互爭斗造成仔豬傷害;保育仔豬的飼養密度以每欄控制在10頭~15頭為宜,在夏季其每欄的飼養數量可適當地減少,冬季則可適當地增多,以利于仔豬相互取暖,同時每頭仔豬應有0.6平方米~0.8平方米的活動空間;經常保持豬舍內干燥、清潔、衛生,豬舍、用具及環境定期消毒,注意豬舍內的保溫和通風換氣,盡可能降低豬舍內的氨氣濃度,以改善豬舍內的空氣質量;同時實行保育仔豬飼養階段的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從而減少或避免豬群母子間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機會;盡量減少豬群的轉欄和混群的次數,以減少保育仔豬的應激因素。
建立科學、合理的保育仔豬預防性用藥方案針對保育仔豬呼吸道疾病發生的種類和流行特點,養豬場戶除應合理地制定仔豬的免疫程序,適時給仔豬免疫接種豬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萎縮性鼻炎、副豬嗜血桿菌病、豬鏈球菌弱毒菌或滅活苗,以控制病原性因素引起保育仔豬的呼吸道疾病外,還應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育仔豬預防性用藥方案,以預防保育仔豬外源性和內源性細菌的繼發感染。根據生產實踐,現推薦預防用藥方案如下:
在母豬分娩前后7天,為降低母豬呼吸道內支原體的含量,減少仔豬在產房內早期感染支原體的機會,可在母豬的每噸飼料中拌入80%支原凈125克、強力霉素100克,或拌入80%支原凈125克、12%克痢平2000克、碳酸氫鈉(小蘇打)1000克,或拌入80%支原凈125克、磺胺異惡唑500克、TMP100克、碳酸氫鈉(小蘇打)1000克,于母豬產前7天和產后7天連續飼喂。
自仔豬14日齡開始,為控制支原體、鏈球菌、巴氏桿菌等的感染,可在仔豬的每噸飼料中拌入80%支原凈190克、阿莫西林(純粉)150克、10%硫酸粘桿菌素1000克,連續飼喂至仔豬換料,或在仔豬的每噸飲水中拌入100%支原凈100克、阿莫西林100克,每隔7天持續飲用7天,直至仔豬斷奶換料為止。
仔豬斷奶進入保育階段,為控制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并減少出現瘦弱仔豬,可按仔豬每噸飼料中拌入80%支原凈80克、強力霉素120克,于仔豬斷奶前后各飼喂7天,同時配合在每噸飲水中加阿莫西林粉150克,連續飲用14天;或按仔豬每噸飼料中拌入80%支原凈100克、10%氟苯尼考80克,于仔豬斷奶前后各飼喂7天。仔豬在轉群時也可參照此藥物預防方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