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結合浙北地區湖州市場的黃顙魚養殖情況,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的養殖模式及相關養殖成本,對不同的黃顙魚養殖模式進行初步探討。
浙北地區的黃顙魚養殖主要集中在浙江湖州,隨著廣大養殖戶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黃顙魚畝產量也在不斷的提高(湖州地區最高畝產可達5000斤左右)。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生態環境變得日益嚴峻,高密度高畝產的傳統養殖模式往往也意味著高成本和高風險,那么對于傳統養殖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的養殖模式及相關養殖成本(文章中的數據主要依據2015年湖州市場的養殖情況而定),對不同的黃顙魚養殖模式進行初步探討。
黃顙魚傳統養殖模式
浙北地區黃顙魚傳統的養殖模式如下表1,在浙江湖州地區黃顙魚的水花苗種主要為來自四川(4月底開始供應)和本地(5月底開始供應):
新口黃顙魚從水花開始到出魚,養殖周期為12-13個月,出魚時的拋頭規格在3兩左右;
小老口黃顙魚從水花開始的養殖周期在16-18個月,出魚規格拋頭4兩左右;
老口黃顙魚從水花開始的養殖周期在23-25個月,出魚拋頭規格可達到5兩以上。
在湖州地區:
新口黃顙魚的產量:一般為28-30斤/包(飼料系數1.3-1.4),綜合養殖成本在6.8元/斤左右,畝產一般在2000-2500斤,此種模式下平均出魚規格在1兩左右,養殖利潤較薄弱,并不被多數養殖戶所接受;
小老口黃顙魚的產量:一般為22-25斤/包(飼料系數1.6-1.8),綜合養殖成本8.0元/斤左右,畝產可達3000斤左右,此時出魚的平均規格基本在1.6兩左右,出魚時間基本在年前和年后的一段時間,此時供需關系緊張,魚價行情只要達到10元/斤以上,畝利潤就能達到5000元及以上(魚塘發生大規模死魚的情況除外),此為多數養殖戶選擇的養殖模式;
老口黃顙魚的飼料系數高:養殖成本多數在9元/斤以上,養殖時間長,風險高,易發病,一旦賣不到理想的價格,就很有可能虧本。另外,浙江湖州地區黃顙魚養殖成本分析可見下表2(由于養殖群體主要以普通養殖戶為主,因此暫不計人工養殖成本)。
黃顙魚為一年性成熟魚類,且雄魚的生長速度明顯高于雌魚,在自然繁殖情況下,雌魚所占的比例為4-5成,當雄魚生長到商品黃顙魚的規格時,雌魚還遠達不到要求規格,實際售魚情況下,規格越齊整,賣價越好,因此全雄黃顙魚(正規苗場雄魚比例能達到95%以上)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所接受。
根據全雄黃顙魚的養殖特點,可以制定以下兩種養殖模式。如下面表3所示,養殖模式一已經在湖州億盛飼料有限公司的養殖示范戶處進行推廣,7月份分塘的規格苗(550尾/斤),在當年的10月底拋頭規格已經達到2.4兩左右,1.5兩以上的規格魚通過打樣估算可達到6成,期間階段性使用湖州億盛飼料有限公司根據黃顙魚的生理生長特點而定制配方生產的黃顙魚料,在年底之前可用14#網箱起捕出售一次,降低養殖密度,減少養殖風險和資金壓力,在年后5-6月份進行第二次出售,該養殖模式下可達到出魚平均規格1.8兩左右,畝產3500斤以上,飼料系數較低。
在表3中的兩種養殖模式殊途同歸,養殖模式二比較適用于工廠化養殖,可以極大的提高池塘利用率,在安排恰當的情況下,可以做到每個月都有塘口可以出魚,加快資金周轉速度。以上兩種養殖模式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放養密度,同時可根據養殖魚類的生理需求,及時投喂高檔優質黃顙魚料,提高魚體的生長速度,以便能夠賣到較好的價格,同時要加強日常底質和水質管理,為魚體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總之,隨著黃顙魚養殖規模在全國各地不斷的擴大,在市場行情無法提前預知的前提下,通過選擇合適的養殖模式和養殖品種不僅可以合理利用養殖資源,改善養殖生態環境,而且可以降低養殖成本和養殖風險,提高養殖利潤。